要說這兩年最火的面包,還得數貝果。從北京、上海等地的貝果專營店爆火,到連鎖咖啡店助推,貝果已經成為咖啡店標配餐食,TIMS 咖啡早在 2022 年就公布一年賣出了 950 萬個貝果。
3 年匆匆而過,如今貝果風頭不減,還越來越火。在烏魯木齊搜索“貝果”,店鋪林林總總也有不少。買過、嘗過,再一品:吃起來堅實耐嚼,看起來都是圓環造型,這不就是“窩窩馕”?
如我一樣看貝果的新疆人,一定不在少數。兩者外形就像失散多年的“圓環兄弟”,尤其是窩窩馕成堆摞起時,更像貝果了!
不過,比起貝果的價格和那股子精致勁兒,窩窩馕更像是“經濟適用馕”,填飽了我們的嘴和胃,是新疆人的平價版“貝果”。
話說回來,貝果和窩窩馕到底有什么關系?還有哪些平價版“貝果”?
好奇(愛吃)如我們,一一試過、嘗過,把這些值得一吃的好味,分享于你。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樣,窩窩馕和貝果也并非完全一樣,不一樣在哪里?細看、細查,不一樣的還不少。
首先從外表上看,最大的不同是兩者的圓心。貝果的圓心,是完全中空的洞;而窩窩馕的圓心,更像是含蓄的“酒窩”,中間僅有凹陷但不穿孔
其次,是兩者制作工藝的差異。
貝果的精髓在于將發酵好的面團在糖水中先燙煮,再烘烤。使得貝果表面具有光澤,吃起來有韌性和緊實表皮。
窩窩馕則遵循新疆馕坑烤制工藝,將面粉、水、鹽和少量酵母揉勻發酵,經過手工反復揉打增加韌性,再在中心用手指戳出一個深深的凹坑。
圖為玫瑰花馕在馕坑中,窩窩馕也是如此貼在馕坑壁上
隨后將馕坯貼在燒熱的馕坑內壁上,利用輻射熱和坑內的高溫迅速烤熟。過程中不添加糖,也沒有燙煮環節,馕胚直接接觸高溫土壁,從而使窩窩馕外焦脆,內軟韌,自帶一股天然的焦香。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兩者的“風格”不同。
貝果像是空白的畫布,依靠奶油奶酪、果醬、煙熏三文魚等配料賦予它豐富的風味和“可定制性”,更隨性自在。
窩窩馕本身帶著麥香和炭火氣,其中心的深窩又能更好地承接和吸納湯汁,如羊肉湯、鴿子湯等,也能和奶酪、果醬完美適配。
樸素實在,還足夠包容
極相似但又不同,窩窩馕和貝果或許還是“同鄉”,關于貝果的起源,有一個版本的猜測是:貝果最早源自新疆
根據英國作者瑪麗亞·巴林斯卡在《貝果:普通面包的驚人歷史》,貝果的形狀最早可能來自于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食物“格爾德”(譯為:窩窩馕)。
巴林斯卡認為,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可能在海內外的交流中產生了食物特征的融合。
甚至,窩窩馕和貝果的吃法也有一定相似性——就著熱湯、熱茶、熱咖啡。
究其源頭,竟近在咫尺。若說貝果是都市快節奏符號,新疆的馕則是值得細嚼慢咽的生活百味。
哈薩克諺語講“所有食物的爺爺是馕”,形似貝果的窩窩馕是馕千般形態之一,還有直徑 40cm 的庫車大馕、小如礦泉水瓶蓋兒的小馕……
馕的千般形態與萬種吃法,具體還有哪些?一一品嘗。
是我心中新晉的馕中最愛,私心作祟排位第一!
柴火馕,指使用燃燒的果木。通常為蘋果木、杏木或棗木,在傳統馕坑中烤制的馕,木柴燃燒的煙火氣息會滲入馕中。
打馕小哥告訴我,柴火馕尤其適合老人和腸胃消化不好的朋友吃,干嚼麥香十足,絲毫不覺得干。
上熱騰騰的奶茶,又是另一種風味。厚實多孔的馕肉迅速吸飽湯汁,一下變得軟滑入味。吃法兒雖簡單,但滋味兒無窮。配缸子肉應該也是一絕~
馕坯入坑前,在表面撒滿或沾滿白芝麻或黑芝麻。烤好后芝麻香濃郁,表皮非常酥脆。
我們常說“沒有一個馕能完整回到家”,剛出爐的芝麻馕一定難以“幸免”。
它的“搭子”有二,風味各不相同。切成小塊,和炒米粉一起出鍋,香脆的芝麻馕吸滿香辣醬汁,酥脆和香辣結合,帶來辣香酥三重口感,堪稱“重口味”愛好者的享受。
另一派則清新得多,尤其適合夏日。一口西瓜一口馕,建議把馕掰小塊蘸西瓜汁,用勺子挖著果仁和馕塊一起吃,又香又清新。夏天沒什么胃口的時候,不如試試。
用蕎麥粉或玉米面,摻入一定比例小麥粉制作的馕,顏色通常較深,呈棕或黃色。
吃起來口感比純小麥粉的馕更粗糲、扎實,帶有獨特的雜糧香氣
形狀通常有大有小,小的適合放辦公室當零食淡嘴,大的我建議拌沙拉
將馕掰成小丁塊,拌入蔬菜沙拉,再淋上油醋汁。馕本身的谷物香和酥脆口感,給沙拉加了些扎實感和風味層次。
屬于包餡馕,與芝麻馕的“秀外”不同,玫瑰花醬馕以“慧中”而聞名。
面團夾層鋪滿玫瑰花醬,烤熟后玫瑰花醬融化,花香和甜味很濃
尤其適合做甜點伴侶,一口咖啡、一嘴玫瑰花醬馕,咖啡的醇香微苦能很好中和玫瑰餡的甜膩。
細品,還能激發出更豐富的花香與果酸層次。我嘗試了拿鐵咖啡和美式咖啡兩種搭配,親測美式咖啡 + 玫瑰花醬馕的組合,更為清爽直接。
我的夢中情馕,非辣皮子馕莫屬!
帶內地的朋友第一次吃,她說:“像是‘高配’的千層餅。”我一時難以反駁。畢竟和常見的馕相比,辣皮子馕通常表皮松軟,層層鋪滿了辣皮子。
經過烤制后,干辣椒絲被激發出焦香風味,辣香濃郁,但吃起來并不沖,越嚼越香。
本身就已風味十足,無需任何搭配,干嚼配一口奶啤,就足夠爽快。還有另一種較小,把辣皮子包在內里的辣皮子馕,更易攜帶,方便真空打包。
博格拉馕,也就是常見的油馕。烤好后金黃酥脆,帶有濃郁的油香。表層多為洋蔥,和皮牙子馕相似。
博格拉馕
兩者最大的不同是馕邊兒。博格拉馕的馕邊兒較厚,皮牙子馕邊兒薄。由此,兩種馕最適配的“搭子”也截然不同。
博格拉馕適合切成大塊鋪在大盤雞的盤底,馕吸滿雞肉土豆的鮮美醬汁和微微的辣味,變得軟糯鮮香,厚馕邊兒也比薄馕更能鎖住湯汁。
皮牙子馕的好搭子,莫過于烤肉。夾入剛烤好的烤肉,馕的麥香和洋蔥的甜香完美中和烤肉的油脂,滿足感爆棚!除了夾烤肉,炸馕也多用皮牙子馕,再撒上孜然和辣椒,饞哭隔壁家小孩。
來自庫車的“馕中之王”,直徑可達 40-50cm,甚至更大。邊緣烤制出漂亮的焦圈,中心常扎有氣孔并裝飾有幾何或谷物圖案。
吃起來很薄、很脆,越嚼越香,面香純粹。
是我心中的配茶神器,掰成適口大小,搭配清茶。薄脆的馕塊入口,干嚼時純正麥香四溢,蘸一點溫熱的茶水,既能軟化又能帶出淡淡的回甘。
新疆人的優雅下午茶,不止有甜品。
核桃馕,是在面團中嵌入大量碎核桃仁,或有時是整粒的小核桃仁。烤制后核桃的油脂滲出,口感香、脆、油潤
一口下去有優質脂肪和充足碳水,干嚼就能迅速補充體力。
若是配上巧克力醬,淋在核桃馕表面,巧克力的濃郁與核桃、馕香融為一體,這不就是新疆版的“能量棒”
葡萄干馕則個頭兒更小,餡料飽滿,葡萄干的酸甜和麥香氣相輔相成,吃兩個就飽腹感很強了。
到烏魯木齊領館巷不得不嘗的美食之一,便是肉馕。一定要吃剛出爐的!
通常用羊肉或牛肉丁,混入皮牙子丁、鹽、胡椒粉、孜然粉等香料調成餡料,包入面團中(類似大包子),再搟平,隨后在馕坑中烤制。
成型后肉香四溢,一邊吃一邊可能有肉粒掉落,熱氣騰騰很讓人滿足。
不只肉馕,我還稱之為新疆人的“馕底披薩”。在烤好的肉馕上撒上大量的馬蘇里拉芝士碎,放入烤箱烤至芝士融化焦黃。肉餡的咸鮮、馕底的麥香、濃郁的拉絲芝士完美融合!
新疆人有多離不開馕?在歌曲《新疆馕》里是這么唱的:“太陽一樣的馕,馕一樣的太陽,新疆的圓馕是我圓圓的夢想。”
形形色色的新疆馕,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舌尖跳舞。
從圓如車輪的庫車大馕,到形似貝果的窩窩馕;從干香辣口的辣皮子馕,到花香四溢的玫瑰馕……它既是樸實耐儲的能量擔當,還有花樣迭出的創意吃法。
馕的千般形態與萬種吃法,恰如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有滋有味,包羅萬象,也值得我們細嚼慢咽。
作者:韓雨琪
圖片:韓雨琪
編輯:許瑞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