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德黑蘭上空驚現戰機殘骸,伊朗革命衛隊高調宣稱擊落兩架以色列F-35I隱身戰機并俘虜飛行員,現場視頻與照片引發全球熱議。以色列雖矢口否認,但社交平臺流傳的彈射座椅降落傘畫面令其陷入輿論漩渦。
沖突起源于以色列“獅子的力量”突襲行動。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宣布對伊朗發動“先發制人打擊”。
以色列200余架戰機攜帶鉆地彈與導彈重創納坦茲核設施及革命衛隊總部,“斬首”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總參謀長巴蓋里等13名伊朗高級將領。
伊朗隨即發動報復,于13日深夜向以色列全境發射約300枚導彈,襲擊了150個目標,特拉維夫地標建筑遭重創,迪蒙核中心冒出濃煙。伊朗革命衛隊還宣稱其防空系統擊落了兩架深入伊朗領空的以色列空軍F-35I戰斗機,并俘虜了飛行員。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4日在社交媒體公布了戰機殘骸照片,照片中戰機殘骸仍在燃燒,機上印有以色列空軍標志,但從殘骸照片看,尾翼等地方與F-35I戰機有出入,真實性受到質疑。
此次沖突也暴露了伊朗“攻強守弱”的戰略短板,其國土防空依賴二手裝備,指揮體系可能存在一定問題。而美俄中三國態度微妙,美國有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導彈的情況,俄羅斯呼吁和談,中國未就此事件公開發表相關立場。
這場空襲大戰已徹底撕下中東“代理人博弈”的偽裝,大國角力正式走向臺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