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歐盟、法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陸續發布人工智能領域大規模投資計劃,各國為掌控全球人工智能主導權正展開日益激烈的全面競爭。在此背景下,韓國于2025年2月召開第三次國家人工智能委員會,發布《通過擴建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強化國家人工智能實力的方案》《通過培育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方案》《擴充人工智能數據并擴大開放的方案》三份重要文件,從計算基礎設施、初創企業扶持和數據管理三大維度對韓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行謀劃,旨在使韓國躋身全球人工智能三大強國之列。
一
構建大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下一代模型
(一)擴建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
即刻:充分利用國內公共和私營部門圖形處理器(GPU)資源(如光州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民間云服務等),以迅速應對當前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
短期:通過合作,確保2025年內配備1萬塊先進GPU,使國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早日投入運營。2026年上半年,構建配備8000塊GPU規模的超級計算機6號機,重點支持科研界的研究活動。
中長期:國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到2030年將人工智能半導體國產化率提高到50%。吸引私營部門投資,提供稅收減免,強化電力、選址等制度基礎。支持國產人工智能半導體發展,打造全球領先水平的硬件和軟件技術生態系統,并打造基于國產人工智能半導體的大規模高性能系統。
(二)開發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
一是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設立“世界最佳大語言模型”項目,提供數據和先進GPU等支持,開發全球頂尖水平的人工智能模型。投入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用于研發通用人工智能。
二是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推動企業與高校合作開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科課程,培養核心人才,并通過增加研究經費等,加大對外國人才的吸引。
(三)加速各領域向人工智能轉型
為加速各領域向人工智能轉型,韓國政府計劃推進一系列先導項目,詳見表1。
表1 各領域主要先導項目
領域
目標
醫療
推廣個性化治療和健康管理服務
媒體和文化
輔助創作活動,開發視頻編輯人工智能服務
教育
引入人工智能數字教材,將其作為數字化教育核心
法律
向民眾提供法律信息、文書撰寫等服務
學術
開發支持學術活動的人工智能服務
安全
提高人工智能監控攝像頭應用效能并推廣國產人工智能半導體
公共
引入并推廣人工智能公共服務
二
培育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一)強化各領域人工智能初創企業能力
一是開發面向各領域的專業人工智能服務模型。由政府集中支持算力和模型開發等所需資源,結合特定產業領域和實際需求,研發特定領域大語言模型,并推動各領域人工智能商業模式的創建與推廣。該過程將匯聚特定領域(如生命健康、金融科技、先進制造等)中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專業機構(如大學、研究所等)和需求方共同參與。
二是建設各領域數據生成實驗室。在開發人工智能模型過程中,建設各領域“數據生成實驗室”,生成、合成高度準確、可信的數據。由政府和需求企業共同提供多模態數據生成、合成系統、數據儲存和傳輸等支持。
三是遴選并支持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制造企業。制定制造業人工智能戰略技術路線圖,開展定制化研發,拓展海外市場。同時,加大對制造業人工智能領域的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同步推進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供給。
(二)通過開放創新,拓寬人工智能市場需求
一是通過需求聯動,實現垂直領域人工智能縱深發展。遴選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構建資源庫,推動大型和中型企業(需求方)與頂尖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供給方)開展合作,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垂直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二是推進自動化制造先導項目,創造市場需求。在產品與服務策劃、生產、銷售等各個關鍵環節,積極創建并推廣人工智能的成功應用案例。目標是到2030年,打造1000個人工智能應用的成功案例,并在中小企業中廣泛推廣。
三是加強企業對人工智能的利用。提升中小企業員工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加強員工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水平評估,依據行業和企業發展階段明確所需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并支持繪制相關路線圖。
(三)強化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支持體系
一是加大資金集中投入,實現人工智能創新增長。2025年,向人工智能、半導體領域的中小企業提供5.7萬億韓元資金支持。組建并運營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等創新領域公私合作投資基金。將人工智能指定為深科技挑戰項目重點領域,開展高風險、高回報研發。加大對中小企業并購所需資金的貸款和擔保支持。
二是對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支持。設立“K—全球之星”計劃,為有潛力進軍國際市場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吸引海外投資并提供后續支持。支持國內初創企業與外國科研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解決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題。
三是構建人工智能區域創新樞紐。基于各地人工智能特色基地(技術園區、創新中心等)組建相關專家庫,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基礎咨詢、解決方案和應用等方面的支持。
三
擴充人工智能數據,擴大開放共享
(一)大范圍提供高質量數據,推動人工智能研發
一是提高非結構化原始數據利用率。此前韓國只在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原始數據利用,未來應將范圍擴大到社會和產業等領域,例如從地方監控攝像頭拍攝的影像中獲取高價值原始數據,用于災難預防,確保國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對于難以收集的原始數據,支持生成合成數據并加以利用。為滿足物理人工智能時代的需求,應加強基礎條件建設,以生成更豐富的合成數據,并更有效地應用于人工智能學習過程中。通過多部門合作項目驗證合成數據安全性,并研發人工智能隱私保護技術。
三是構建并開放更多領域高質量數據。為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發展,構建并開放各領域高質量數據,開發垂直領域人工智能。完善制造業領域的數據標準和工序認證制度,并在制造業引入和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積極開放非結構化數據(文本、視頻、圖像等)和合成數據等,提高數據檢索和利用的便利性。
(二)大幅改善公共部門數據使用條件
一是設立公共機構匿名信息管理機制。對匿名信息從“申請受理”到“提供”的整個匿名化處理流程,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責與責任進行明確界定。在針對公共機構的各類評估中,納入提供匿名信息相關實績考核。設立《匿名化處理費用計算指南》等制度,將提供匿名信息的收入作為激勵手段加以運用。
二是提高公共機構提供匿名信息的效率。制定《基于風險的匿名化處理指南》,使信息匿名化處理流程能夠根據數據處理環境等因素靈活實施。制定政策依據,使個人信息匿名化處理能力不足的公共機構能將業務委托給具有公信力的專業機構。
(三)消除數據使用在法律層面的不確定性
一是確立數據合法處理依據,提高人工智能利用率。確立個人信息合法處理的法律依據,使利用具有公益性質(如犯罪預防)的人工智能數據成為可能。豐富標準合同條款(SCC)和有約束力的企業規則(BCR)等數據跨境轉移手段。
二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特點,合理解讀和應用《個人信息保護法》。從實際“信息處理者”角度出發,對信息是否屬于個人信息進行逐一界定,消除不必要的法律風險。明確個人信息合法處理依據,使企業和機構等能夠將積累的海量用戶信息有效應用于人工智能服務開發與迭代。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科情智庫,原作者YY。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公眾號編譯/轉載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我們/轉載公眾號XXX!
轉自丨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