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個視頻,一位爸爸穿著外賣衣服去接女兒放學,沒想到女兒大哭起來,“同學們說我爸爸是送外賣。”
爸爸不以為意:“怎么不可以啊,你爸爸是送外賣的,怎么了,他賺的錢自己花就可以啊,賺到的錢給你花就可以啊。”
看完視頻后,我倒是覺得:小姑娘哭,不是因為“爸爸是送外賣的”,而是“同學們說”。
重點是你女兒被嘲笑、被欺負了,這屬于同學打著看不起你的名號欺負你女兒。
你女兒覺得怪怪的,又說不出來,覺得委屈跟你抱怨,還被你扣上看不起爸爸的帽子。
孩子也有自尊心
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有自尊心”,是自尊心而不是虛榮心。
孩子也沒說“我討厭你是個送外賣的”,不穿外賣服這個事情,是很簡單可以做到的事情,換個外套有那么費勁嗎?
家長破防罵孩子,其實折射是自己內心的自卑。
小孩子都會有自尊心的,那時候青春期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其實自尊心反倒是最強烈的。
不像現在上班了,被社會打磨過了才知道錢難掙屎難吃。
所以有時候會看著小孩子表現出來的那些自尊,或者是青春期時期的負面情緒,會覺得當小孩挺不容易的。
因為很多成年人會去直接打壓和批判這些,而不會真正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
我爸以前是殺雞的,身上又臭又臟,那幾年家里也很窮。
但我爸去學校接我,永遠換一身超帥的西裝,干干凈凈的去接我,同學都夸我爸帥,我也覺得很驕傲。
有時我爸媽也會問我,如果爸爸穿工作服去接你,你會不會覺得丟人?
我說不會,因為你們是我爸媽,穿啥都是我爸媽。
我知道這只是我爸媽對自己身份的自卑,但是他們依舊維護著我的自尊心。所以我很愛他們。
其實,壓根不是穿什么衣服去學校接小孩,這個表面事實。
我之所以能感受到愛,也不是單純因為我爸穿西裝去學校這個事實,而是通過我爸愿意換衣服的這個舉動。
我感受到了我爸樂意理解,并維護我這樣一個小孩子的自尊心,這是很直觀的愛。
當孩子遭受同學嘲笑,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很多家長可能會這樣安慰孩子:我們不用在意別人說什么,做自己就好。
可這句話,并沒有讓孩子開心起來,反而還更難受了。
小孩子如果被嘲諷了,能自然地反擊,并且不為家庭為恥,覺得沒什么大不了,說明家里給的愛很充足,讓她自信陽光。
但是小孩沒有,反而覺得自卑,說明大人投射給小孩的情緒就是,送外賣確實低人一等,不那么體面。
而大人不安慰孩子,不考慮深層原因,只責怪孩子不體諒家里,甚至因為覺得孩子嫌棄自己工作而破防。
說明家長自己就覺得送外賣低人一等,社會沒有給他足夠的體面尊重,讓他把這些深層壓抑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了。
同學今天可以嘲笑她父親的職責,明天可以嘲笑她穿的鞋,后天可以嘲笑她的文具盒。
父親要是真的愛女兒,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教她怎么建立自信,勇于反抗嘲笑她的同學嗎?
雖然孩子的性格有先天的影響,但是后天的教導也不能忽視。
但總之,大人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讓女兒敢于反抗,讓同學們意識到女兒不好欺負,以后不能拿她當笑柄,才是最重要的。
靠自己勞動和汗水換來的錢都值得被尊重,當然我們也需要承認,這是純理想化的社會狀態。
在無法做到約束所有人的情況下,至少可以做到堅定自己的內心。
之前旅游,打滴滴遇到一個司機師傅,樂呵呵地跟我們攀談說自己開了30多年的車,自己就是喜歡開車。
平時也喜歡去周邊的城市溜達,甚至應聘過女兒學校校車的司機。
當他主動甚至有點驕傲提起這件事的時候,我便覺得小女孩一定不會為爸爸的職業困擾。
所以說,家長看得起自己的職業,就是孩子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