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協公布的亞洲杯集訓名單猶如投入水面的一塊巨石,讓因為處于休賽期而變成一潭死水的中國籃壇掀起波瀾——孫銘徽、趙繼偉、林葳、李添榮、李弘權、鄒陽等多位優秀球員落選,卻有劉金雨、李祥波、劉禮嘉等多名表現一般的球員入選,其中劉禮嘉的入選最讓人意外。
本賽季的常規賽,他因傷只打了21場比賽,場均上場15.6分鐘,只得到5分2.4個籃板0.8次助攻0.2次搶斷,沒有蓋帽進賬,投籃命中率53.9%,三分球命中率42.9%,是他為數不多的亮點,但到了季后賽,他的表現可以用“災難”來形容,場均只得到2.3分0.7個籃板,助攻、搶斷和蓋帽均為零,投籃命中率只有28.6%。
因此,當他入選中國男籃集訓隊的時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聯想他是關系戶,他確實有一位從煤礦工人逆襲成男籃國手的傳奇父親——劉大慶,但是他父親退役后成為珠海市工商局的一名公務員,早就脫離了籃球圈幾十年,根本沒有能力把兒子送進國家集訓隊。
我個人認為劉禮嘉能入選國家隊集訓隊的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男籃四號位用人緊缺,曾凡博傷病情況不明,杜潤旺攻防兩端迷失被放棄,付豪則因為防守端問題太大而落選,因此這次集訓隊多了一些四號位上的新面孔,劉禮嘉只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李祥波、王浩然等人;二是劉禮嘉的身體天賦出眾,身高2米06、彈跳和移動速度是同位置球員中的佼佼者,雖然由于傷病的原因,他在CBA打了三個賽季都沒能證明自己,但他目前未滿21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都說“虎父無犬子”,劉禮嘉的身體天賦遺傳自父親劉大慶,劉禮嘉是犬子還是虎子還是個未知數,但劉大慶是實打實的虎父,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男籃傳奇的故事。
1969年10月,劉大慶出生于山東淄博的一個煤礦工人家庭。那個年代的煤礦工人家里條件都不錯,而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備受寵愛,吃飽喝足不成問題,家里有什么好的也都會先給他。
他的母親還曾是一名煤礦女籃運動員,身材高挑。父親是魁梧有力的煤礦工人,他遺傳了父親的身體天賦,加上家庭條件不錯,后天有足夠的營養補充,身高長勢迅猛,他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練球。到了16歲那年,他已經長到1米86,又高又快又有力量的他成了球場上的焦點,不久后被淄博礦務局男籃招至麾下,一邊當籃球運動員,一邊當煤礦工人。
1985年,劉大慶跟隨淄博礦務局參加了“烏金杯”,這是全國煤炭系統主辦的籃球賽事,聚集了全國優秀的煤炭行業籃球人才,在與全國優秀球員交手時,劉大慶憑借優異的表現吸引了濟南部隊的注意,這支曾培養了傳奇中鋒穆鐵柱的球隊想要得到劉大慶,卻因為礦務局男籃不放行而作罷。
富有潛力的年輕球員,總是各支隊伍爭奪的對象。1986年,劉大慶被前衛男籃看中,前衛男籃前身是公安部直屬球隊,1959年前衛體協成立,改稱前衛男籃,代表武警參賽。不過這支球隊也在礦務局男籃那里吃了閉門羹,像劉大慶這么優秀的球員,礦務局并不愿放其離開。
但不同于濟南部隊被拒絕一次就作罷,前衛男籃的教練多次上門拜訪,最終打動了礦務局男籃,劉大慶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翱翔。劉大慶的加盟讓前衛男籃的實力快速提升,前一個賽季,他們只在全國青年聯賽中取得第十六名,在得到劉大慶后,前衛隊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第二年,劉大慶更是帶領球隊躋身前四。
經過青年隊的幾年歷練,劉大慶的籃球技巧逐漸成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球風,他是一位身高1米92、體重95公斤、充滿力量感的球員,擁有一手穩定的中投,加上出色的力量和爆發力,讓他在進攻端變得難以防守。在防守端,他的防守意識強,常常能抓住機會搶斷得球,發起快攻。
1989年,未滿20歲的他成為一位攻防俱佳的球員,在趙忠鳴教練的提攜下,成功升入前衛一隊,籃球職業生涯步入更為波瀾壯闊的下一階段。當時前衛隊的首要任務是升入甲級聯賽,但是在1989年,剛升入一隊的劉大慶還沒有完全適應比賽強度和節奏,前衛隊戰績不佳,在全國聯賽分區賽中屈居21名。
但在一年之后,劉大慶蛻變成前衛隊的核心球員,帶領球隊一路過關斬將,在八強賽對陣全國冠軍河北隊時,他在傳奇大前鋒馬健的頭上砍下30+,幫助球隊打進八強,最終順利升入甲級聯賽。
(左下蹲下那位就是劉大慶)之后三年的時間里,他一直以核心的身份在前衛隊打球,一年又一年地磨練讓他的技術和心智越來越成熟。1993年,沉淀許久的他終于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經歷了幾個月的篩選、測試后,他PK掉了許多籃壇新星,留在了國家隊。之后他不僅隨隊參加了1993年的東亞運動會,還成為“94黃金一代”的一員,在1994年的世錦賽上,他幫助中國男籃首次打進世界八強,書寫了我國男籃歷史的輝煌篇章。
或許你會疑惑,為何這位球員的知名度遠不如其余11名球員呢?這是因為他一直是帶著腰傷出戰,在1995年的時候因為傷勢過于嚴重退出了國家隊,而那一年正好是CBA元年,他因為傷病沒能征戰CBA,而其他球員都在CBA留下了自己的傳奇故事,哪怕年輕的球迷看不到他們當年打球的視頻,也能通過數據統計感受他們的傳奇,而劉大慶卻沒有任何CBA數據統計,因此漸漸被人遺忘。
退役后,劉大慶成了珠海市工商局的一名公務員,他雖然遠離了籃球,但兒子劉禮嘉卻延續了他的籃球夢。劉大慶的愛人是前黑龍江隊的球員,兩位籃球運動員雙劍合璧,生出了一個又高、又壯、又快的兒子,他們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進籃球培訓班,接受系統的籃球訓練,劉禮嘉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通過優異的表現成為上海青年隊的一員,并從15歲開始連續入選國青隊。
2022年的U18亞青賽,劉禮嘉一戰成名,他場均砍下15.6分6.2個籃板1次助攻1次搶斷,在有楊瀚森的情況下,他依然是隊內得分王,幫助中國隊取得季軍,他在比賽中屢屢上演暴扣的好戲,將勁爆的身體天賦完美展現出來。也是在那一年,他升入上海男籃一隊,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僅表現不如預期,還頻頻出現傷病。
上個賽季,他因為傷病賽季報銷,本賽季也出現傷病,只打了21場比賽,常規賽和季后賽的表現都不好,但他出色的身體條件就擺在那里,在四號位嚴重缺人的情況下,郭士強索性帶上有培養價值的年輕球員,哪怕進不了最終的12人大名單,能在國家集訓隊磨練也有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同樣是為男籃儲備力量,這何嘗不是對中國男籃的一種貢獻呢?
希望劉禮嘉能在集訓隊找回國家隊的風采,不辜負郭士強的信任,也不辜負“名門之后”這個詞,期待他努力追趕父親的腳步,成為一位真正的國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