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到底有多“離譜,這幾年但凡混個球迷圈子,誰都能蹦出來聊兩句,什么“百年難遇“天才少女——聽多了難免有點麻木,但真把這些標簽往數據上一擺,確實沒啥可杠的余地,畢竟,誰見過一個不到25歲的姑娘,已經把國乒女隊幾十年攢下來的大賽紀錄打包刷了個遍,你說巧不巧,偏就遇上了莎莎這種“開掛級別的存在,這事兒擱誰身上都得多嘴感嘆一句:這水平,擱以前只能夢里見
要說國乒這攤水有多深,歷史上一茬又一茬的天才,層層卷上去,沒點真本事根本冒不了頭,馬龍、張怡寧、王楠、鄧亞萍,每一個都是血肉拼出來的傳奇,放到孫穎莎這兒,23歲已經兩次站上奧運會單打賽場并拿到銀牌,這在國乒歷史上算什么水平,馬龍28歲才第一次摸到奧運單打門票,陳夢27歲才首次出戰,孫穎莎23歲就兩次刷臉,別人還在門口排隊,她已經站在領獎臺對噴世界了
更離譜的是,23歲她就捧起了混雙大滿貫,搭檔王楚欽拿下的那個冠軍直接把歷史推了一把,這項榮譽以前沒人敢想,如今成了國乒的標配,莎莎笑著收下,網友點贊回懟:別人拼一輩子都沒機會的頭銜,她隨手一撈,23歲就裝進了口袋
再往下看,亞洲歷史記錄、國乒歷史記錄,孫穎莎23歲那年成了第一個被國際奧委會請去奧運會落幕儀式吹滅圣火的亞洲女球員,這事兒擱在以前,怕是沒人能信,連央視采訪都得特意cue一句,國際舞臺主動遞話筒,你說這排面,別說國乒,整個亞洲都得服
24歲拿下世錦賽雙圈金滿貫,這個頭銜聽著就帶點“外掛屬性,你得在世錦賽里攢夠2個單打冠軍、2個雙打冠軍、2個混雙冠軍、2個團體冠軍,單打冠軍全世界公認最難啃,王皓都忍不住在采訪里對噴:世錦賽單打冠軍,馬龍得刷多少次才拿到,樊振東從2013年苦到2021年才摸到,結果孫穎莎24歲就搞定2個,這速度,誰能不服,連資深球迷都得點個贊
還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三大賽連續八次進女單決賽,這紀錄原來是王楠的“封神榜,現在被莎莎一腳踹開,連續八次進決賽,啥概念,別家多少年才能攢到一次,孫穎莎二十四歲小目標就完成了,穩定到讓人懷疑是不是系統bug,球迷都在調侃:國乒的天花板還在往上抬,莎莎直接給打穿了
當然,每次大賽,總有人不信邪,說“后浪們都在追,莎莎能撐多久,現實是,無論場上怎么擺爛,怎么拉鋸,最后總有她的身影,打到最后一刻還在場上拼命,輸贏都有,但氣場全在,哪怕對面是伊藤美誠、早田希娜這種級別的對手,她的賽點處理、臨場調整、心理素質,真不是吹出來的,細節決定成敗,莎莎的細節就是比別人多一層
問題來了,國乒是不是要靠天才續命,還是說體系已經養成了“批量制造冠軍的流水線,其實真沒那么簡單,孫穎莎的成功,一半靠平臺一半靠自己,國乒的訓練體系、資源傾斜,確實給了更多機會,但機會到了面前,抓不抓得住那是本事,能把機會變成紀錄,把紀錄變成常態,這種能力,歷史上真沒幾個人能做到
看著孫穎莎一路硬剛到現在,外界的質疑、吹捧、對噴,全都淹沒在一項項“歷史最年輕“史無前例的紀錄里,球迷再怎么嘴硬也得承認,這姑娘就是國乒女隊的新“天花板,而且還在繼續突破,誰敢說未來幾年不會繼續刷榜,畢竟,24歲的她,還只是剛起步,后面還有多少紀錄等著她去改寫,誰也不敢打包票
最后,冷靜點說,孫穎莎是不是“百年難遇這種話,聽著夸張但也沒跑偏,參考歷史數據和活生生的賽場表現,這標簽不虛,每一項紀錄都不是靠“擺爛混來的,而是硬碰硬拼下來的,未來有沒有更強的人我們不好說,但眼下這檔口,孫穎莎的存在感,已經讓整個女乒格局重新洗牌,誰想挑戰她的位置,恐怕得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扛住這份“紀錄碾壓的壓力
所以說,別再糾結孫穎莎是不是“百年難遇,有些天賦和努力疊加出來的天才,確實值得我們多看兩眼,至于能不能復制,恐怕得等下一個百年再說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