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重于泰山,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生命的代價與家庭的傷痛。近日,山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通知,從加強安全生產舉報工作、推動企業建立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等多維度發力,構建起立體化的安全生產防護網,這一舉措既是對安全生產規律的深刻把握,更是筑牢安全發展底線的務實之舉。
強化安全生產舉報工作,本質上是將“人民防線”轉化為治理效能。傳統的安全生產監管多依賴于職能部門的定期檢查與專項整治,而通過微信公眾號、部門網站、宣傳海報等多渠道推廣舉報獎勵,將舉報獎勵工作與日常執法、宣傳活動深度融合,讓安全生產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打破了信息壁壘,使普通職工和群眾都能成為安全生產的“眼睛”和“耳朵”。公開曝光企業典型違法違規行為,以真實案例敲響警鐘,不僅增強公眾對安全隱患危害性的認知,更激發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讓潛在的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
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則是抓住了安全生產的“牛鼻子”。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從業人員身處生產一線,對設備運行、操作規范等情況最為了解。設立物質與精神雙重獎勵,能夠有效調動員工主動排查隱患、建言獻策的熱情,促使安全生產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御”。將該機制納入年度安全生產考核巡查重點,用剛性約束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保障機制落地見效。
“明察暗訪+媒體曝光”與企業內部舉報公告牌的設立,進一步織密了監督網絡。“隱患曝光臺”通過媒體的跟蹤報道,形成輿論壓力,推動問題整改;而企業內部醒目位置公示舉報渠道,方便員工隨時反饋問題,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濃厚氛圍。
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要簡化舉報流程,確保群眾舉報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和反饋;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消除群眾“不敢報”的顧慮;同時,對舉報獎勵資金的發放要做到公開透明,提升群眾信任度。
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生產舉報獎勵體系,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基石。
商務新聞網時評 ■ 李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