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特朗普又搞了一個大動作,他將裁員的大棒伸向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
回顧歷史可知,該委員會成立于杜魯門政府時期,一直就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向總統提供建議和協助,對歷屆美國總統的決策都起到了不小的影響。
然而特朗普可不管什么歷史傳統,據此前路透社的報道:他打算將該委員會的人數從近400人縮減至數十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裁撤的諸多人員中,有不少人都是主張對華強硬分子。
對此,不少網友紛紛直呼,特朗普也算做了一件正確的事。然而,特朗普和中國博弈了這么久,他真的會做有利中國的事情嗎?
從表面上看,特朗普此舉的確是為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身邊就聚集了很多對華堅定的強硬派顧問,這些顧問有不少都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要職。
因此,在特朗普的第1任任期內,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強硬分子就推動特朗普和中國打貿易戰。在特朗普第2次上臺時,他們又進一步促使特朗普打關稅戰,致使全球經濟受到波及。
也就是說,國家安全委員會是特朗普的幫兇,是如今中美關系緊張化的重要推手。如今善惡到頭終有報,他們被特朗普無情拋棄,的確是讓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
不過,在解氣之余,我們也需要保持頭腦清醒,特朗普這么一個人是絕不可能“損己利人”的,他這么干必有其自身考慮。那他的考慮到底是什么呢?
其一,甩鍋。特朗普不是一個傳統的政治家,他沒有成熟政治家的沉穩,反而有商人的精致利己主義。有利可圖時他會趨之若鶩,可一旦無利可圖,或者說是遇到危險時,他會毫無政治擔當的放棄甚至出賣隊友。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中美貿易戰時,眼見中國堅決不妥協,特朗普扭頭就去對日韓和歐洲征收重稅,結果中國巋然不動,美國的盟友們卻遭遇了狠擊。
對待自己的盟國尚且如此,特朗普對待自己的幕僚又怎會留情?
當中美貿易戰致使美國國內民怨沸騰時,特朗普自然不可能承擔責任,必須要找個背鍋的,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把國家安全委員會拋了出來,表示:自己的錯誤全都是由他們誤導的,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于是,那些曾經被特朗普稱之為得力助手的涉華事務的高官們,不僅被立刻解職,而且還被要求在30分鐘內收拾行李滾蛋,落了個被過河拆橋的凄涼下場。
其二,對華政策的調整。特朗普是一個商人,商人必定是務實的。
如今,擺在特朗普面前的現實是美國已經拿不下我們,而且美國國內問題重重。若繼續搞中美激烈對抗,其后果就是中國還沒垮,美國就要崩了。
出于延續美國和特朗普自己政治生涯的考慮,特朗普不得不開始思考調整對華政策。
記得特朗普曾經說過:中美聯手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雖然目前和中國直接改善關系不太可能,但是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制定更穩健的中美外交政策是可以考慮的。
而為了調整政策,特朗普必須要清理這些極端反華派。此舉既是向中國表態,同時也在政策上的轉向。
其三,特朗普的集權。這次裁員其實是發生在特朗普的“大清洗”的過程中。
而特朗普搞的大清洗,其目的就是要排除掉那些與特朗普理念不合、對他不忠誠的官員,以促進特朗普政策的順暢執行。
恰好,在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這些成員合作的過程中,特朗普雖然有甩鍋之舉,但他也發現:這些人都是些具有傳統外交背景的官員,他們給出的建議更多的是基于傳統的外交框架而提出。
因此,特朗普覺得這幫人拖累了自己的執政步伐,認為他們對自己不忠誠,對這些人的裁撤可以讓自己更好的集中決策權,讓自己的政策更加迅速和精確地執行下去。
綜合以上三點,這才有了特朗普掃蕩反華分子之舉。不過,特朗普是一個棘手的對手,此人不遵循常理,經常讓人捉摸不透。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對特朗普抱有太高期待,畢竟特朗普再怎么調整政策,為了維持美國霸權,他不會真正對待中國,會一直以我方為假想敵。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發展和強大自身,讓美國不管有什么樣的陰謀詭計,都不敢輕舉妄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