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中國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目前,中國網約車和出租車市場年保有量接近500萬臺,結合單車月均300-400訂單,單價25元估算約5000億。
同時,Robotaxi有望加速對公共交通乃至私家車的替代。
結合小馬智行招股書,預計2030、2035年國內Robotaxi保有量分別為101、415萬輛,2030、2035年市場空間分別為1021、5668億元。
Q2:Robotaxi的單車年利潤是多少?
國內來看,小馬第七代Robotaxi單車日均成本預計在300元左右。25Q1已實現單車日訂單22個,客單價約為網約車80%,單均價17元左右,對應年化2.7w元單車利潤。
美國方面,特斯拉運營初期計劃遠程操作員比例1:5,客單價取網約車的一半,單均6美元,取日訂單25單,運營初期仍會虧損。但人車比下降到1:10后,預計可實現年化1.2w美元單車利潤。
Q3:無人駕駛網約車單公里出行成本會降到什么水平?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有人駕駛出租車的成本由2019年的1.7元/公里(人民幣)增加至2023年的1.8元/公里,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0元/公里及2030年將達到2.4元/公里。
相比之下,Robotaxi的成本由2019年的23.3元/公里降至2023年的4.5元/公里,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1元/公里及2030年將達到1.0元/公里。
此后,隨著Robotaxi技術迭代及運營效率提升,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Q4:量產方案如何降低Robotaxi的成本?
量產方案通過與主機廠合作,大幅降低了Robotaxi的成本。具體來說,裸車成本從15萬元降至約10萬元,傳感器成本從20萬元降至8萬元以內,改裝成本從10萬元降至約1萬元。因此,固定成本從45萬元降至約22萬元。
Q5:Robotaxi的運營成本包括哪些具體項目?
robotaxi的運營成本包括技術平臺、后端監控平臺的運維人員費用,以及地勤人員費用。這些地勤人員負責車輛的收車、啟動和充電等工作。此外,還包括停車費、充電費等雜項費用,統稱為維護費。維護成本保持在每年5萬元。
每輛robotaxi每年大約有3萬元是固定支出,包括停車費、保險、充電費和清潔費等。剩下的2萬元是平臺技術費用和固定費用支出的攤銷。以200臺車為例,每年大約需要400萬元的費用支出。
Q6:Robotaxi運營成本的極限情況大概是多少?
極限情況下,大約是每輛車每年3萬元出頭。這個成本包括固定支出和攤銷成本,雖然可以通過增加車輛數量來降低單位成本,但幅度有限。
Q7:Robotaxi實現盈虧平衡所需的成本壓縮空間有多大?
如果量產達到5000輛,主機廠的價格可以降到每輛車約10萬元,傳感器成本約7萬元,改裝成本約1萬元,總成本約17-18萬元。
目前小批量量產的價格約為21-22萬元,未來還有接近一半的壓縮空間。
百度宣稱包括安全員和冗余成本在內,總成本可以做到20萬元,未來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
Q8:Robotaxi在武漢等地運營需要繳納哪些費用?
無人駕駛網約車在武漢等地運營需要繳納的費用主要包括牌照費和運營執照費。牌照費大約每輛車一兩千元,運營執照費根據城市不同有所差異,廣州約為一萬多元,武漢可能更低。這些費用相對較少,并且牌照費是一次性的,不像傳統出租車的份子錢需要每年繳納。
關于我國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文章,還有這兩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