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
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
新一批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成功入選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是我省唯一入選項目
這一成果標志著
我省實現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零”的突破
為全省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
書寫了嶄新篇章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大型聚落城址,于1958年被發現,1978年正式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入選全國 “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陶寺遺址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出土文物約5000余件,其中彩繪龍盤、鼉鼓、圭尺等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陶寺遺址不僅是中華民族起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還與浙江良渚、陜西石峁和河南二里頭一起,并列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處都邑性遺址,在中華文明研究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十一五”以來,一直被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庫,并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點項目,長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考古研究和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持續取得重大進展。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519.38公頃,定位建設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地、新時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利用示范園,于2017年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目前,已開放遺址博物館、“陶寺天文考古館”、宮城墻、宮殿區及考古發掘現場等展示區域。下一步,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積極策劃開展形式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動,搭建全媒體平臺矩陣,讓公眾沉浸式、多角度感受陶寺文明的獨特韻味。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據了解,包括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內,此次新評定的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近年來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的典型案例,進一步豐富、完善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體系,呈現出價值導向更突出、考古特色更彰顯、保護成效更扎實、社會效益更凸顯等特征。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
成功入選
將為山西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提供經驗
推動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邁向新高度
文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宗林 亢亞莉
圖片由臨汾市文旅局、陶寺遺址博物館提供
請欣賞短視頻
投稿郵箱348132359@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