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出家,卻一生多情,他游走在青樓中,于妓院得道,他就是情僧——蘇曼殊。
蘇曼殊的出生有點特別,他是姐夫和小姨子的私生子。
蘇曼殊的父親是蘇杰生,蘇杰生年輕時跟隨父親在日本經(jīng)商,生意非常的火,因為妻子陳氏不在身邊,耐不住寂寞的他一口氣納了三個妾室,其住大妾叫做河合仙,是一名日本人。
河合仙有一個妹妹叫若子,兩姐妹從小父母雙亡,河合仙一手將妹妹拉扯大。若子經(jīng)常會去姐姐家里看望她。
一次偶然的機(jī)會,蘇杰生發(fā)現(xiàn)若子的胸口上長了一顆紅痣。根據(jù)中國古代相書記載,胸有紅痣,必生貴子。從這之后,一向風(fēng)流的蘇杰生便對小姨子若子產(chǎn)生了邪念。
性子溫和的若子哪里是蘇杰生這種“老油條”的對手,沒過多久,她便成為他的地下情人。
為了不讓河合仙知道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蘇杰生將若子安置在一處公寓里。沒過多久,若子就懷上了蘇杰生的孩子。在這期間,若子自覺對不起姐姐,不愿意生下這個孩子,但蘇杰生卻執(zhí)意要這個“貴子”,最后,若子不得不生下這個孩子,他就是蘇曼殊。
若子自知紙里包不住火,她思考過后,決定抱著孩子請求姐姐的原諒。果不其然得知妹妹和丈夫的私情后,河合仙盛怒,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深愛的丈夫會在背地里糟蹋自己的妹妹,可這一事實已經(jīng)無法扭轉(zhuǎn),河合仙只能咬牙容忍。
若子生下蘇曼殊后,蘇杰生便想著給她一個名分,結(jié)果遭到蘇家人的強(qiáng)烈反對,手無縛雞之力的若子還被蘇家人趕出了家門,從這之后杳無音訊。
失去母親的蘇曼殊被交給河合仙撫養(yǎng)。蘇曼殊六歲時,蘇杰生才將他帶回中國。
蘇曼殊不但是中日混血,還是私生子,故而在蘇家被視作異類,小時候常常遭受小孩的欺凌。
天資聰穎的蘇曼殊格外討人喜愛,七歲那年,相員外帶著小外孫女相雪梅去拜訪蘇曼殊的祖父。蘇曼殊和相雪梅格外投緣,相員外當(dāng)即要給孩子定下娃娃親,當(dāng)時兩家門當(dāng)戶對,蘇曼殊的祖父便答應(yīng)了。
十二歲時,蘇曼殊生了一場大病,蘇家人讓他自生自滅,幸而他活了下來,但是,冷漠的蘇家人卻讓他心寒不已,最后他決定離家出走,投靠自己的未婚妻。
可是,蘇曼殊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蘇家已經(jīng)家道中落,嫌貧愛富的相家并不承認(rèn)這段娃娃親,相雪梅被家人關(guān)在閨房,兩人無法見面。
蘇曼殊走投無路之下來到了廣州六榕寺。
只是,此時的蘇曼殊還無法做到完全遵守佛門清規(guī),因為一時嘴饞,他偷吃了鴿肉,被逐出了寺門。
天地之大,竟沒自己的容身之處。蘇曼殊別無他法,只能去日本投靠自己的姨母河合仙。
河合仙得知蘇曼殊的遭遇后,決定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她出錢供他讀書。
之后,14歲的蘇曼殊和鄰家女菊子相愛,然而,沒過多久,兩人的感情就被蘇曼殊的叔父得知,在他看來,蘇曼殊這是在敗壞蘇家的名聲,不但狠狠責(zé)罰了他,還上門問罪菊子的父母。
菊子父母一怒之下,當(dāng)眾責(zé)打了菊子,菊子不堪其辱,選擇投湖自盡。
蘇曼殊無法接受初戀過世的噩耗,他渾渾噩噩一段時間后,不顧姨母的勸說,執(zhí)意遁入佛門。
不過,即便如此,蘇曼殊也沒有放棄在紅塵里摸爬滾打。
后來蘇曼殊經(jīng)常去青樓尋花問柳。
但是,蘇曼殊招妓并不是為了享受男女之歡,而是讓她們陪自己吃飯,他從來不“臨幸”她們,有時候,沒等那些妓女吃飽,他就一個人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妓女們看他睡著便離開了。
在這些青樓女子中,不乏情深意切之人。
比方說秦淮河畔的名妓金鳳,兩人時時把酒言歡,但是即便喝醉也一直恪守本分,兩人一直談柏拉圖式的戀愛。可是,金鳳想要更進(jìn)一步,蘇曼殊搖搖頭,他一直清心寡欲,此后,金鳳忍痛離開,遠(yuǎn)走他鄉(xiāng)。
蘇曼殊一生雖然醉心青樓,可從未染指女人的身體,他在妓院修行,還在妓院得道。
蘇曼殊不但是個情僧,還是近代著名的作家,很少有人提到,蘇曼殊曾加入南社,而柳無忌等后來的學(xué)者都把他看做南社最好的作家。他還是詩人和翻譯家,不僅如此,他后來也曾走上革命道路。
1902年,尚在日本留學(xué)的蘇曼殊成為一名革命黨員,眼看著祖國大好河山被帝國列強(qiáng)侵占,蘇曼殊只恨自己無能。
后來,蘇曼殊意識到,只有國家擁有強(qiáng)大的軍事力量才可以。于是,他開始幫助軍隊翻譯國外的軍事制度,參加軍務(wù)活動。
可惜,蘇曼殊死在了自己最好的年華。
蘇曼殊的好友陳獨秀對他的貪吃(一頓能吃下60個包子,并且能喝下6斤涼水)早就有分析,認(rèn)為他這樣作踐自己的身體,是他對社會黑暗的消極抵抗,他這樣暴飲暴食,就是為了求“速死。”
果不其然,蘇曼殊的病情惡化了。
蘇曼殊經(jīng)常昏迷,偶爾會清醒一下,隨后對那些來訪的友人說:“我......對不住。別無牽掛,只是想念我東島的老母......”隨后他的眼角淌出淚水。
1918年5月2日下午,蘇曼殊與世長辭,時年35歲。
得知“革命和尚”蘇曼殊去世的消息后,孫中山同意了汪精衛(wèi)的請求,汪精衛(wèi)想要去主持一下,孫中山說:“你雖然與他沒有更多的交往,以黨人身份辦理此事也是一大功德......”
就在這時,孫中山的夫人,孫科的母親走了出來,取出四十元給汪精衛(wèi),她聽說蘇曼殊身后很窘困,便個人捐了這些錢。
在把靈柩護(hù)送廣肇山莊的路上,因為停柩的地方是中國政府管轄地,革命黨人無法越出租借地,故而,將其靈柩在上海廣肇山莊寄放了六年。
六年后,蘇曼殊的好友,曾任舊國會參議院秘書長的陳巢南去商量安葬蘇曼殊的事,最后,一代才子蘇曼殊在杭州安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