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六大國有銀行攜手招商銀行同步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最低降至0.95%,活期利率更是低至0.05%,這一舉措正式宣告中國存款利率全面踏入“1時代”。這一改變深刻影響著每個家庭的財富規劃。
存款利率步入“1時代”,根源在于宏觀政策導向與銀行自身經營需求的雙重驅動。從政策層面來看,5月7日央行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了1萬億元流動性,同時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10個基點至2.45%。央行此舉旨在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基于利率傳導機制,商業銀行需要相應調整存款利率以平衡利差,所以此次各大銀行的降息便是對央行政策的響應。從銀行經營角度而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縮減至1.43%,已逼近1.5%的警戒線,而中小銀行的凈息差大多低于1.3%。銀行的資產端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影響顯著,2025年銀行新給企業發放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降低到3.48%,相比2023年最高點下降了62個基點。在這種情形下,銀行不得不通過降低負債端利息,來緩解盈利壓力。
存款利率的大幅下降,對家庭資產配置的沖擊是直接且全方位的。
首先是儲蓄收益的縮水。這意味著家庭通過存款獲取的被動收入在減少,原本依賴存款利息作為補充收入的家庭,經濟壓力可能會有所增加。第二是家庭的儲蓄意愿。2025年4月住戶存款減少約1.39萬億元,這是自2024年以來連續第6個月減少,且同比多減8700億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方式,思索如何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面對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的新局面,家庭資產配置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優化。
短期資金配置,貨幣基金和現金管理類理財成為更優之選。收益相對較高,而且流動性強,能夠充分滿足家庭短期資金的需求。
中期資金,國債(3年期利率1.5%)、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因具備更高的流動性溢價而值得關注。
長期資金,家庭則需要在年金保險(鎖定2.5%-3%利率)與權益資產(如紅利指數基金)間謹慎權衡風險。年金保險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為家庭的養老等長期需求提供堅實保障;權益資產雖具有較高的收益潛力,但風險也相對較大,家庭應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配置。
存款利率全面進入“1時代”,標志著中國家庭資產配置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家庭需要摒棄以往單一依賴存款的保守模式,積極學習并運用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手段,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資產組合,才能在新的利率環境下,實現家庭資產的穩健增長與保值增值。
(本文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