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繁忙、情緒焦慮時,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想吃蛋糕、巧克力或奶茶。這種“壓力性嗜甜”現象,其實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反應。
1. 大腦的“獎勵機制”:壓力會刺激大腦釋放皮質醇(壓力激素),同時降低血清素(讓人愉悅的神經遞質)水平。而糖分能快速提升血糖,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短暫的滿足感,緩解焦慮情緒。
2. 身體的應急反應:面對壓力時,身體進入“戰斗或逃跑”模式,需要快速能量支援。甜食中的糖分能迅速供能,因此大腦會發出“補充糖分”的信號。
3. 童年習慣的延續:許多人小時候在情緒低落時被糖果安慰,這種習慣可能延續到成年,形成心理依賴。
北京勁松中西醫結合醫院好健康科普建議大家注意:偶爾吃甜食無妨,但長期依賴可能引發肥胖和血糖問題。另外,選擇健康甜食,如水果、黑巧克力,避免精制糖過量;調節壓力源頭,運動、冥想、深呼吸等能自然提升血清素;保證睡眠,缺乏睡眠會加劇對糖的渴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