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出手,韓國執政黨今天大變局,新明派徹底崛起,舊明派跟進步派被邊緣化,韓國真的未來可期嗎?
6月14號,共民黨內的新國會院內代表出爐,新明派、進步雜流出身的金炳基擊敗徐瑛教,成功當選,而這不僅意味著舊明派在大選結束之后的蛋糕分配之中,慘遭失敗,更逐漸被李在明邊緣化,共民黨正在成為真正的“李在明一人之黨”。
但更為關鍵的是,李在明還在將共民黨這個韓國左翼大黨,更化為保守主義政黨,對于李在明來說,這樣的保守更化路線,不僅是在兌現大選承諾,也是被黨內舊明派,或者說進步嫡派逼迫下的無奈之舉。
國民力量黨的內斗,大家應該在本次大選里看了很多,親韓派跟親尹派,斗得不可開交。
但共民黨其實才是一直以來的內斗大黨,而共民黨內,一共可以分為兩大脈絡,主流是進步嫡派,副流是進步雜流,其中進步嫡派由親金大中的東橋洞派,親盧武鉉派以及親文在寅派構成。
三派主流之外,又有開放系等進步元老開創的支流,統稱為進步嫡派。
像在6月14號,跟金炳基爭奪院內代表職位的徐瑛教,而開放系的底色本來是親盧派,2004年,丁世均領銜共民黨內的韓國湖南派,成立了開放的我們黨,此后開放黨跟共民黨完成合并,丁世均在2021年卸任文在寅政府的總理之后,退隱。
徐瑛教隨后成為了共民黨內開放系的揆首,而在李在明在2022年崛起之后,徐瑛教跟鄭成湖、秋美愛,迅速轉向親明,構成了舊明派的三大派之一。
但由于李在明在2023年“國會議員司法豁免褫奪案”之中,遭到了黨內背刺,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舊明派的部分議員,因此李在明在2024年國會選舉之中,開啟“公薦大起落”,大量進步嫡派人士被黜落。
而共民黨內的邊緣人物,也就是進步雜流人物,則得以出頭。
而所謂的進步雜流,就是除了進步嫡派以外的共民黨人士,李在明就是其中典型,他是城南市的地方進步人物出身,跟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三人都沒有直接或者間接聯系。
李在明自嘲自己是“邊地人物”,就是暗指自己的來路,既是指自己不是國會議員出身,也跟進步嫡派缺乏聯系,甚至跟文派還大有恩怨。
而共民黨的新院內代表,金炳基同樣也是進步雜流出身,他本人是韓國情報機構出身,但因為幫助文在寅完成了韓國情報院的改革,因此被引入共民黨,從此成為國會議員。
可由于半路入伙,又是因功引入,所以他并不算是文派嫡系,缺乏可靠的政治支持,最終,金炳基先是成為了舊明派,并在2024年的共民黨內訌中,又轉為了新明派。
而金炳基的當選,也離不開李在明的籌謀,本次共民黨內的選舉,引入了20%的網絡黨員投票占比,這讓新明派的優勢獲得了擴大。正因為兩路明派涇渭分明,所以新明派主導的李在明大選團隊,就在大選之中,就提出了“李在明右轉,共民黨中道保守”的路線,以區別于舊明派的“極左路線”。
像是李在明在2022年大選之中的“全民發錢”“女性平權”等承諾,就是典型的進步主義,而李在明支持金炳基等新明派,不僅僅是因為新明派幫助他贏得了大選。
更為關鍵的是,減少黨內掣肘,進行推動他的“中道保守政治”。從而提振經濟,拉高個人支持率,為明年的韓國地方選舉鋪路,同時還要打壓黨內進步嫡派的鉗制,畢竟進步三大嫡系,雖然自己鬧得厲害,但畢竟是幾十年的交情,在進步主義上,更有共識跟民意基礎。
李在明如果不妥善處理,很容易就被黨內進步嫡派給架空了。
所以,支持新明派,就成了在所必行之事。
而隨著共民黨進步雜流,或者說崇右派系的崛起,共民黨可能真的會在未來五年,被李在明跟新明派,改造成保守政黨,而隨著中右路線的明確。
最新的真實測儀民調顯示,有53%的韓國公眾認可李在明的執政,反對率只有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