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上海房價分化,完美驗證了環二2020年的預判:貴的地方越來越貴,便宜的地方越來越便宜。
唯一的例外就是佘山。
十年前,世茂佘山莊園建面612平方米的房子成交單價就突破了十萬。
如今,全精裝、面積更大的房源,單價卻更低了。
作為全上海第一個擁有億元豪宅的地方,作為上海第一代富人區,佘山別墅區,全面跑輸了大盤。
佘山房價這么慘,最主要的原因是功能被徹底取代了。
1992年后上海快速發展,佘山是最早的頂級別墅區。
佘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開發,規劃對標的是洛杉磯的比佛利山,香港的太平山。
1992年,佘山腳下第一個高檔別墅“皇家花園”入市,開啟了佘山別墅群時代。
2002年,佘山的上海紫園總價超過1個億,名氣響徹上海。
2000年前后莘閔別墅區、徐涇別墅區陸續啟動,定位遠低于佘山。
佘山上海紫園賣3000萬時,徐涇居禮別墅只敢賣300萬。
佘山地位可見一斑。
2000年后,豪宅屬于浦東。
江景房有世茂濱江花園、湯臣一品,別墅區有碧云、東郊。
新貴們紛紛沖進東郊壹號、華洲君庭。
馬云、戴志康、葉立培買了九間堂,徐新、梁建章買了御翠園。
這些房子品質不輸佘山,地段卻好得多。
佘山沒有繼續抓住這些塔尖客群。
2010年后大虹橋火了,徹底改變了徐涇、華漕命運,突然大家發現佘山真的好遠。
徐涇、華漕的獨棟別墅也紛紛達到5000萬以上,品質也開始升級,進一步搶占了佘山生態位。
頂豪市場很小,2024年5000萬以上新房成交308套,二手房只有80套。
別墅市場更小。
原來這個市場塔尖是佘山,后來佘山降級成二梯隊,房價肯定暴跌。
佘山沒什么神奇,無非就是概念+大獨棟,分分鐘復制出來對手搶占生態位。
就一個100米的山,形不成風貌區萬世不移的向心力。
很多區域房價暴跌都是生態位被取代,比如寶山共康、楊浦黃興公園。
北上海的中產社區是大寧、真如、長風,真如之下是桃浦,介于郊區市區之間,800萬左右。
大寧之下是共康,介于市區、郊區之間,800萬左右。
現在真如、長風、大寧之下是桃浦新房,800萬左右。
不需要共康再賣800萬了。
南大華潤新房十開十捷,6、700萬生態位全面捕獲,共康只能賣到600萬以下。
共康連降兩級,房價肯定暴跌。
黃興公園的故事差不多,被新江灣全面取代,房價陷入橫盤。
2025年哪些區域相對保值?
歡迎私信詳細交流
上面提到的這種故事不多,很多新片區開發并沒有摧毀老城。
古美開發時,田林康健并沒暴跌;森蘭開發時,聯洋并沒暴跌。
過去我們處于增量時代,每年上海新增60-80萬人,新增人口可以填滿3個南翔。
當時新區域開發完全可以靠增量,不用犧牲老城區。
佘山是頂豪,沒辦法,塔尖別墅區只需要一兩個。
黃興公園也特殊,楊浦是一個很封閉的區域,購買力基本都是當地人。
這十幾年楊浦經濟發展又慢,運氣好倒數第三,運氣不好倒數第二,增量有限。
楊浦區內陷入存量競爭,新江灣崛起只能犧牲黃興公園。
南大這次開發不一樣了,整個上海沒有增量。
這幾年上海人口增量少了,平均每年5、6萬人。
以前一年新增人口填滿3個南翔,現在3年新增人口填不滿一個南翔。
2024年還人口凈流失。
經濟又不太景氣,大家都反映沒錢。
樓市陷入了存量競爭。
如果上海每年再來70萬人,南大崛起跟共康沒關系,靠增量就夠了。
現在南大崛起,只能搶奪共康客戶。
房地產的最大問題是需要持續的購買力流入,因為持續的有房子拋出來賣。
只是房價變化周期比較長,我們把短期供需當成了長期價值。
一旦購買力跟不上了,房價只能崩掉。
原來給共康準備的購買力去了南大,共康只能下滑。
過去幾年郊區崩掉就是這個原因。
郊區持續地建新房,持續地拋盤二手房,新增人口卻沒了。
新增的外地人是郊區的主要客戶,上海本地人很難被忽悠去郊區。
市區相對保值,得益于兩點:
第一,市區新房供應量少。
第二,市區還有一些置換客戶。
現在的問題是,市區新房也開始變多了。
2025年哪些區域相對保值?
歡迎私信詳細交流
“上海動遷提速”的消息刷遍全網,徐匯動遷預算翻倍、虹口一口氣啟動12個動遷地塊!
黃浦不說了,老城廂全是大工地。
甚至連斷供多年的長寧都一口氣拿出三四個地塊。
浦東之前開發陸家嘴、聯洋、花木,后來內環停滯,開發重點成了川沙、御橋甚至新場惠南祝橋。
現在浦東重回市區,中環項目一堆,張家浜、北蔡、新楊思、前灘南。
這些可都是千萬級新房,之前一年也沒幾個。
楊浦濱江供地不斷,北外灘沒宅地就把辦公改成宅地,蘇河灣周邊風貌別墅一只手數不過來。
曾幾何時,核心區就露香園一個別墅,現在市區別墅比佘山還多。
這些新房客戶在哪來?無非就是原來二手房的。
去年全國賣了4300套3000萬以上新房,上海2600套,占比超過60%。
上海威武,上海霸氣。
硬幣的另一面就是二手豪宅暴跌(《上海豪宅跌幅排行榜》)。
郊區走過的路,市區也要再來一遍?
現在提出“中城計劃”,2026年市區項目可能還要增加。
對于上海而言這絕對是好事情,誰也不希望市區破破爛爛,現在全面城市更新,上海市政水平上了新臺階。
之前拼命的開發郊區也是好事情,邊界擴張,上海影響力更大。
副作用只是打垮房價。
去年直播時環二就在講,現在決定你家房子是不是保值的,不是需求,而是新房供應量。
只要新房足夠多,沒有價格打不崩。
好在市區新房供應也有規律,我們注意避開一些區域就行。
前面的佘山、共康、黃興公園給了很大啟發。
避開佘山這樣的個性化市場,高端別墅本來就很小眾。
避開楊浦這樣的封閉性區域,盡量選擇一些客群基數大的地方。
避開南大狙擊共康這樣的精準打擊,認真研究片區購買力流動情況。
共康的問題是,自身缺乏產業,購買力全靠市區外溢。
市區外溢客戶沒忠誠度,今天選擇共康,明天就選擇南大。
共康無非就一個1號線+萬達+好房子,南大來個學區就替代+升級了。
如果區域內有足夠稀缺價值,面臨的分流就不會那么劇烈。
更多分析我們等等2026年的十五五規劃,可能會有中城地帶更詳細的方案。
郊區開發時每個地方打擊也不一樣。
有些地方負責提供產業,提供購買力,比如張江,市場就比較健康。
有些區域純粹賣地建新房,房價就容易崩掉。
市區開發可能也會有高下之分。
至少明確一點,市區閉著眼睛賺錢的時代也過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