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區遇到了好幾個大麻煩:
新房去化困難、產業發展遇到瓶頸、GDP增速放緩、人口導入減少、配套資源不均……
郊區遇到的挑戰,也恰巧是上海遇到的挑戰。
上海郊區那么多,都該怎么做才能擺脫困境呢?
上海急需郊區二次崛起!
最近上海郊區的樓市不怎么好,新房普遍不好賣。
如嘉定安亭的深安上居、青浦華新的鳳啟虹橋、松江新城的銀湖灣、奉賢的中海戈雅園等。
包括臨港、寶山、金山、崇明在內,去化壓力都很大。
有的0認購,有的從期房熬成現房,甚至交房了還沒賣完,市場很疲軟。
不過郊區樓市的疲軟只是表象,更深層次是背后的產業與人口動能在衰減。
上海郊區以工業發展為主,但工業普遍在轉型,導致經濟發展一度出現負增長。
典型的如松江,傳統工業經歷關停并轉后,2022-2023年出現負增長,地方財政收入應聲下滑:
2024年松江區地方財政收支及增長速度
同時金山、寶山的重工業也面臨著綠色升級的壓力;
嘉定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也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與此同時,上海市區發展的空間也遇到了瓶頸。
商辦飽和、地價高企、環保嚴苛等等,承載快到了極限。
上海的產業到了升級的關鍵時期,急需郊區廣闊的土地資源、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以及更大的環境容量來支撐發展先進制造業、布局大科學裝置等戰略產業。
郊區的土地資源很廣闊,適合發展大型產業園區、中試基地和未來產業社區;
郊區的用地成本還低廉,很適合吸引一些初創企業、成長型企業到來。
郊區環境容量更大,更適合布局具有一定環境風險但戰略意義重大的產業。
郊區是上海外來人口的主要承載區,但外來人口在減少,進而拖累到上海整體的人口導入,也加劇了上海的老齡化負擔。
作為上海外來人口集中區的松江,2024年外來人口較上一年減少約1.98萬人。
外來“接盤”的減少了,郊區新房也就不好賣了。
當然人口減少是多方面的原因,除了產業變動外,也在于郊區的配套和生活環境做得不夠好。
上海郊區在公共服務、城市品質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可能還不如其它二三線城市,使得在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
所以有一部分人選擇逃離了上海,轉而流向長三角其他更具活力的城市,如蘇州、杭州等。
郊區遇到了這么多問題,已經拖累到了上海全局的發展,破局之路到底在哪?
上海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場郊區的“二次崛起”!
房子不會賣,價格不好談
賣房策略輕度咨詢
但郊區那么多,不可能去搞一個低水平重復和同質化的競爭,那就沒意思了。
需要郊區形成一個錯位競爭、功能互補、集群發力的崛起路徑,以支撐上海的整體升級目標。
上海郊區也很爭氣,有的已經亮出了自己的二次“崛起秘籍”:
其中浦東張江、閔行大零號灣、松江和寶山已經當起了科創急先鋒,走出了特色鮮明的轉型之路:
浦東張江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核心承載區,堪稱上海科創“壓艙石”。
張江主攻的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AI底層“卡脖子”領域。
從“園區”向“科學城”的蛻變,張江極大提升了全球頂尖人才吸引力。
閔行的大零號灣是高??萍汲晒D化和顛覆性創新的策源地,發揮的角色同樣重要:
依托交大、華師大,打通“產學研用金”,培育獨角獸與未來產業。
閔行的莘莊已經發展飽和,大零號灣、前灣將是閔行二次崛起的兩步大棋。
松江是上海先進制造業主陣地之一,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
松江正在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硬科技產業。
上海亟需松江從“制造”向“創造”轉型升級,勇敢擔當長三角科創引擎!
寶山是北上海科創中心, 肩負中心城區疏解與重工業轉型雙重使命。
大吳淞錨定郵輪經濟、濱江文創和智能制造;南大聚焦數智經濟、生物科技和研發總部。
寶山的空氣質量在全市最差,上海希望寶山徹底擺脫高污染高能耗路徑依賴,打造綠色低碳典范。
除了科創外,上海其它郊區如青浦、嘉定、臨港等又開辟出了不同的崛起賽道:
青浦:長三角數字新干線(郊區數字經濟領頭羊)
嘉定:汽車新四化(傳統汽車工業轉型)
臨港:自貿新片區(帶領上海二次開放)
奉賢:東方美谷(中國化妝品之都)
青浦是上海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數字樞紐,定位很高,任重而道遠。
青浦聚集了浦西最多的數字大廠,希望打好數字經濟、會展商貿、現代物流三張牌。
青浦的GDP增速開始在上海郊區領跑了,僅次于臨港,上海對青浦寄予了兩翼齊飛的厚望!
嘉定以前是上海經濟的老二,GDP總量和排名一度僅次于浦東,但近些年下滑明顯。
嘉定的二次崛起破局點是傳統汽車轉型的成功,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芯片、軟件、傳感器、車路協同)。
嘉定要發揮好測試示范區引領和全產業鏈集聚的優勢,讓汽車產業再次崛起!
臨港自貿新片區是上海更深層次開放的先鋒,擁有發展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更高定位。
臨港搞了一大批前沿產業集群,如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生物醫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
上海需要臨港形成再造一個浦東的速度和雄心,畢竟這是上海未來最大的增量引擎。
奉賢與金山聯手深耕美麗健康產業,打造出了東方美谷產業品牌,正在朝著“中國化妝品之都”邁進。
上海每個郊區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轉型崛起之路。
可以說,郊區要是發展成功了,以后將為上海貢獻最多最大的GDP增量!
郊區牛了,上海也就更牛了,郊區崛起對上海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能大幅提升上海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目前上海GDP排在全球第五,下一步超越的就是東京,成為全球第四乃至第三!
私信免費標的選擇咨詢
除了在產業發展方面上海需要郊區崛起外,在人口導入領域上海更需要郊區承擔重要使命。
2015-2022短短7年間,杭州狂攬157萬新增人口,南京、蘇州都分別增長超百萬。
但同期上海只增加了82萬,可謂在“搶人大戰”中占了下風!
更關鍵的是,上海正在面臨人口深度老齡化,急需補充新鮮血液。
上海扭轉頹勢的希望,就在郊區!為什么是郊區呢?
因為上海中心城區(CAZ)定位商辦核心區,城市更新與拆遷導致人口持續疏解。
如虹口、黃浦近年來城市更新力度較大,居民被動遷到郊區了,導致戶籍人口顯著減少。
郊區承載了上海73%的人口,是導入外來人口的中堅區域:
在這其中,五大新城有扛鼎之責。
五大新城被賦予了2035年前導入324萬新增人口的戰略任務,這是上海破局老齡化的關鍵籌碼。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上海五大新城的人口是:
松江新城81.22萬
嘉定新城69.65萬
青浦新城40.27萬
奉賢新城40.12萬
臨港新城36.75萬
而在2035的規劃里,五大新城的人口總量分別將新增到:
松江新城110萬
嘉定新城160萬
青浦新城80萬
奉賢新城94萬
臨港新城147萬
這些增量加起來是324萬,需要在2035年之前全部完成,上海對五大新城寄予了厚望!
引人不易,留人更難。把人吸引來只是第一步,用一流的配套環境把人留下來,才是真正的勝利。
但是當前郊區在教育、醫療、商業、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上都有“留人”的短板,需要補足。
如郊區每萬人口才對應0.43所中小學(市區0.99所)、教職工數43.45人(市區229.33人),跟中心城區的差距是明顯的:
上海各區中小學數和教職工數(數據來源:wind)
郊區每萬人享有的衛生機構數是1.78個(市區4.08個),醫護人員數不足市區1/6:
上海各區衛生機構和醫護人員數(數據來源:wind)
郊區商業體占比55%數量可不少,但銷售額TOP10中僅占4席(市區6席);
青浦百聯奧特萊斯(61.7億元)為郊區最高,但僅約市區冠軍環球港(203億元)的30%:
郊區地鐵密度太低了,中心城區的黃浦、徐匯密度排在全市第一,遠超郊區;
松江、奉賢等遠郊人均站點分別只有可憐的0.025和0.01個,松江地鐵高峰期最擁堵:
所以郊區那些規劃的軌交快線如嘉定快線、安亭快線、松江快線、奉賢線等要加快落地了。
短期值得期待的是,2號線西延伸、12/13號線西延伸、18號線二期、19號線等線路將進一步優化青浦、寶山、松江等郊區的覆蓋。
同時市域鐵路示范區線、嘉閔線、南楓線、南匯支線也將強化郊區與市中心和長三角的快速聯系。
郊區要加大力度引入好學校、好醫院、好商場和便捷的地鐵,讓更多中產家庭和高素質人才留下來。
郊區很多地方的城市界面和居住環境不如三四線城市,在這方面要好好提升一下。
郊區要因地制宜、適當性地多打造大型公園綠地、濱水空間和生態廊道,做好宜居環境。
因此,上海五大新城戰略只許成功,不許失?。?/p>
五大新城要是真的發展成為了現代化、高品質、具有獨立功能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就能改變郊區作為中心城區“附屬”和“臥城”的單一角色了。
郊區的綜合崛起對上海整體而言價值是巨大的:
避免中心城區過度擁擠,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壓力,優化上海城市空間結構;
提升上海城市整體韌性,多中心結構更能應對風險,減少單點失效的影響;
釋放經濟活力,新增人口二次激活消費市場、勞動力供給和創新潛力,為上海整體經濟注入持續動能;
應對老齡化,導入的年輕人口可以緩解城市老齡化壓力、維持社保體系可持續運轉。
綜合來看,上海郊區的“二次崛起”,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區域振興,而是關乎上海這座城市能否在激烈的全球城市競爭中贏得未來、實現能級躍升的背水一戰。
為了讓郊區更好地崛起,同時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做好相應的配套制度保障:
1. 以堅定的戰略決心持續投入:在政策、資金、資源上給予郊區(尤其是五大新城和南北轉型區)長期、穩定、強有力的支持,打破路徑依賴和短期行為;
2. 要有深刻的體制機制創新:在土地管理、人才政策、財政體制、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大膽突破,賦予郊區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和靈活性,激發市場活力。
3. 還要有更高標準的規劃與建設: 以建設“人民城市”和“未來城市”的理念,以前瞻性眼光規劃建設新城和產業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確保城市品質和可持續發展。
4. 強大的協同與開放:郊區之間、郊區與中心城區之間、上海與長三角之間需要更緊密的協同合作,形成發展合力。同時,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吸引全球高端資源。
歷史性的機遇與挑戰擺在了面前,希望每個郊區都能把握好。
唯有成功實現郊區的產業涅槃與新城蝶變,上海才能真正突破發展瓶頸,打造出多個動力強勁的“增長極”,匯聚全球一流人才,最終實現經濟總量沖擊全球第四的宏偉目標,并構建一個更均衡、更韌性、更可持續、更具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新格局。
郊區的崛起,就是上海未來的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