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高新區獅山橫塘街道,拆遷安置小區既是承載居民“安居夢”的港灣,也是城市治理的關鍵陣地。面對人員結構復雜、管理難題交織的治理困境,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用“繡花功夫”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通過強化組織建設、賦能基層隊伍、創新治理模式,成功解鎖安置小區治理的幸福密碼,推動“老家園”煥發“新活力”,實現從“問題集聚地”到“幸福樣板區”的精彩蝶變。
建強組織堡壘
破解“誰來治”難題
街道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聯動機制,將黨組織觸角延伸至小區每個角落。通過“自薦+推薦”選拔黨員擔任樓棟長,賦予其政策宣傳、信息收集等多項職責,架起社區與居民的連心橋。目前,13個社區百余名“紅色樓棟長”活躍在一線,傾聽民意、解決民憂。同時,街道實現動遷小區物管會全覆蓋,依托“金色小茶館”“何諧工作室”等平臺,組織多方力量共商小區事務。如金色家園小區通過協商議事,迅速解決樓道雜物堆放隱患,贏得居民贊譽,讓小區治理有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賦能基層隊伍
突破“不善治”困境
街道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明確各方職責權限,構建權責清晰的治理體系;建立“雙清單”服務機制,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吸引多方協同治理。針對小區黨支部書記等重點群體,開展分層分類培訓,邀請業務能手授課,利用小區場地開展“小規模、現場練”專題培訓,通過案例教學等形式,提升基層隊伍專業素養。此外,街道創新問題響應機制,公開樓棟長聯系方式、深化“吹哨報到”模式。如濱河花苑小區道路破損問題,經樓棟長“吹哨”,街社聯動部門迅速解決,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創新治理模式
探索“怎么治”路徑
街道構建“智治+幫扶+共治”治理格局。數字賦能方面,橫山社區星韻花園一區引入 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分類垃圾房,開啟垃圾分類數字化新模式,提高垃圾處置精準度與居民參與度。結對共建上,開展“機關+社區”黨組織結對,運用“聯、訪、幫”三步法,幫助高板橋小區解決電動車充電安全等民生問題。凝聚社會力量上,獅山一社區依托黨建品牌改造小區,鏈接志愿力量打造兒童友好空間;退休老黨員“顧問團”參與矛盾調解等工作;律師事務所開展“法治課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獅山橫塘街道拆遷安置小區在黨建引領下,煥發出勃勃生機,居民幸福感與日俱增。未來,街道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踐,探索更多有效路徑,為居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家園。
來源:蘇州高新區獅山橫塘街道
作者:獅萱
編輯、制作:李夢葦
責編:王娣
審核:王長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