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生前多次說過,我不要別人為我寫傳,不要過分地宣傳個人。他平時很少對別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講述他的家世。鄧小平謝世后,隨著大型電視文獻片《鄧小平》的播放,人們才對鄧小平的家鄉與身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長期以來,中國的社會基層結構是一種以自然經濟為基礎、家族血緣為本位儒家思想為倫理規范的封建宗法專制社會,結構宗法血緣關系是把社會成員組織起來的天然紐帶。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子孫繁衍,代代相傳。為了不使先世顯績遺忘,許多宗族都賡續不斷地修撰家譜。但鄧小平生前卻告訴家人和工作人員,一定要傳承毛主席的精神。
1975年1月,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被選為國務院副總理,一個月后,周總理在國務院的常務會議上宣布了12位副總理的分工。
當時鄧小平的分工為“主管外事”,這四個字對于鄧小平而言,意義重大。自從鄧小平1973年復出后,便開始協助周總理從事外事工作,他的一些思想,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仍具有重要地位。
1975年5月12日,鄧小平乘坐專機離開北京,對法國開始正式訪問。希拉克總理在機場歡迎鄧小平,鄧小平說:“我青年時期就在法國生活過,算是故地重游。”
自從1964年中國和法國建立外交關系后,一直友好地相處,這次在法國訪問期間,鄧小平在每一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充分體現了他的外交能力和睿智。說到外交,就不得不說,在面對中美關系上,鄧小平也付出了巨大努力。
這年4月,鄧小平會見了美國眾議院院長和其他外賓,說到中美關系,鄧小平表示會堅持走下去。期間就不免說到臺灣問題。
鄧小平意思很明確,他說:“這個問題只能按照日本方式解決,那就是撤軍、廢約、斷交,不能有別的方式,如果美國不同意,我們可以等。”
要實現中美關系的正常化,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鄧小平強調,“兩個中國”“一個半中國”甚至“一個中國,一個臺灣”的立場,我們都是不接受的。
1980年8月,意大利記者在采訪鄧公時,曾詢問過一個問題: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不是要永遠的保留下去?
法拉奇是20世紀“國際政治采訪之母”,她采訪了大量國際著名政治人物,比如約翰·肯尼迪、基辛格、西哈努克、布托等。因采訪時語言風格犀利、咄咄逼人,問題尖銳,尤其轟炸般的“挑釁”提問,讓許多政治人物大為惱火。
法拉奇采訪每一位政治領袖時,從不為其權威所震懾。相反,法拉奇處處挑戰權威,比如采訪伊朗宗教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時,當需要戴著面紗成為她得到采訪的條件時,她戴著面紗走進霍梅尼的辦公室,然后當著霍梅尼的面前揭掉面紗。
法拉奇此舉令人瞠目結舌,受到很多人的批評。一個美國記者就說:“一個沒有哪個世界領袖人物會對她說‘不’的記者。”美國《紐約時報》一專欄作家這樣評價法拉奇:“(法拉奇是)小說家的心理透視與一個機靈孩子的粗魯無禮的產物。”
當采訪開始時,法拉奇就問了一個看似非常不禮貌的問題:“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是否永遠保留下去?”這個問題實在非常尖銳,鄧小平一聽就意識到眼前這個外國記者果然有所準備,結果他幾句話就把法拉奇鎮住了。
鄧小平立即明白眼前這位外國女記者的意圖,面對這個無比尖銳的問題,只見他以無比果斷的口吻回答道:“永遠要保留下去!過去毛主席像掛得太多,到處都掛,并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也并不表明對毛主席的尊重。”
鄧小平還補充了一句:“我們今后不但要把毛主席的畫像永遠掛在天安門前,作為我們國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而且還要堅持毛澤東思想。”
至于毛主席紀念堂要不要拆,鄧小平也表示,以前一直嚷嚷著拆,但現在不會拆的。他還說,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啊!”
鄧小平退休后的生活是恬靜的,雖然含飴弄孫幸福無比,但他依然和人民共同呼吸,關心著中國的命運和前途。
多年來,鄧小平的退休生活鮮為人知,他生前多次說過:“不要為我寫傳,也不要過分宣傳我的個人功績。”
直到后來的大型文獻片《鄧小平》的播放,人們才對鄧小平的一生有了一個總體的了解,尤其是他的家風,他對子女的教育等,都讓后人敬佩不已。
對于這點,鄧小平的女兒記憶猶新。鄧林常常會問他,在長征時都干了些什么工作,他用一貫的方式簡單回答三個字:“跟著走。”三個字,體現了他的高風亮節。
鄧林說:“他在家里,從來不會對兒女說自己的經歷,可以說一句廢話不說。”在兒女們的眼中,鄧小平是一個內向,含蓄的父親。
鄧小平和妻子卓琳,在一生中很少吵架,退休后,鄧小平常常在院子里曬太陽,因為身體不好,他有時候會喊一聲,卓琳便會趕緊跑出來,扶著鄧小平站起來,一起走進屋子。
其實在他們結婚的時候,卓琳就向鄧小平提出:“以后,我有什么話對你說,你都要耐心聽下去,不對的可以批評,但不能不讓我說。”
鄧小平完全同意妻子的建議,所以多年來一直和睦而包容,生活的十分幸福。時間來到90年代,他很少在公眾露面了,尤其是1994后,他一直在幕后工作,一直在家里靜養。
1996年12月12日,他感覺到身體不適,想去外面走走,可是到了辦公室后,他的腰部感受到了劇烈的疼痛。
醫生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帕金森綜合征”突然嚴重了,無奈之下,家人把他送到了301醫院,卻不想,這次住院,再也沒有回來。
那幾天正好是農歷的春節,他在病床上安安靜靜度過了這個年。在除舊迎新的時候,戰士們寫了一副對聯,掛在門口。大意就是希望鄧小平快點好起來。
戰士們希望鄧小平的身體快點好起來,這也是全國人民的愿望。
那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紀錄片《鄧小平》,他在醫院也看見了,由于自己的眼睛看不清,便問護士:“電視上那是誰啊。”
護士笑著說:“那就是您啊。”鄧小平想說什么,卻沒有說出來,盯著電視上的畫面一個勁笑著。
1997年2月19日晚上,鄧小平的生命到了最后關頭,醫生經過全力搶救,最后還是沒有奇跡出現,他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