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綺蝶
中美近期達成的共識暫時緩解了美國汽車制造商及供應商對獲得稀土礦產和磁體供應的顧慮,但由于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雙方在關鍵礦產資源領域的博弈仍有可能升級。雖然特朗普在再次執政后,著力推動美國白宮、國會和五角大樓加大對稀土礦產領域的扶持,但依然無法在中短期內解決對中國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依賴問題。隨著中國不斷完善稀土出口管理體系,加上美國自身政策困境和技術短板,特朗普政府短期內不太可能緩解“稀土危機”。
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變化及供應鏈主導地位
中國稀土管制始于1990年代,最初通過出口配額和關稅等措施,保護資源、環境并推動產業升級。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后,中國曾暫停對日稀土出口兩個月。2015年起,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企業憑合同申領出口許可證。2023年12月,中國禁止多種稀土產品制造技術出口,包括萃取分離工藝等。2024年10月1日,《稀土管理條例》施行,標志著中國稀土治理進入法治化階段。2025年6月起,據稱中國在啟用追蹤系統,要求進行稀土磁體交易的企業申報交易量及客戶信息。
與以往不同的是,2024年4月對7種中重稀土的出口限制,是依據《出口管制法》和《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重點在于防止核擴散、保護敏感技術、維護國家利益,而非以往單純的貿易管理手段。例如,釤是美國F-35戰機的重要原料,其也被納入本輪出口限制。
中國在稀土開采與儲備上大幅領先于美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5年的《礦產商品年度報告》(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24年中國稀土礦產的產量為27萬噸,占全球產量比例的69%,中國稀土儲量有4400萬噸。美國2024年的稀土產量為4.5萬噸,占全球產量比例的12%,美國稀土儲量有190萬噸。對比來看,中國稀土產量是美國的6倍,儲量超過20倍。
▲2024年全球稀土產量排名情況:中國高居首位,美國排第6名。(數據來源于美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在稀土產業中游的分離提純和下游的磁體制造環節同樣處于全球主導地位,擁有超85%的精煉加工產能和約90%的合金及磁體產量,以及超過26,000項相關技術專利(占全球總量90%以上)。歐美在電動車電機等終端應用上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相比之下,美國不僅嚴重依賴進口,且缺乏完整的中下游產業鏈和核心技術。以美國大量進口的釹鐵硼磁體為例,2024年美國計劃生產該磁體僅286噸(政府儲備),而中國年產能超過20萬噸。
▲美國進口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中約有70%來自中國。(數據來源于美國地質調查局)
2024年中國稀土出口量達55,431噸,同比增長6%,為十年來最高水平。2024年前十個月,中國稀土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為日本(占29%)、美國(24%)、荷蘭(13%)等國。而USGS的數據顯示,2020至2023年,美國進口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中約有70%來自中國,嵌入成品中的永磁體則絕大部分依賴中國供應。
所以,中國在稀土的儲量、產量、市場份額及技術能力等方面,均占據主導地位。
華盛頓正加大聚焦稀土等“關鍵礦產”
按照美國國內的共識,解決對中國稀土依賴的唯一長期方案是建設替代性供應鏈。這包括擴大美國本土輕稀土與重稀土的開采、精煉與磁體制造能力,同時與盟友及國際合作伙伴協作,開發新的礦藏并建立加工與制造中心。
在發動全球對等關稅戰之前,特朗普就已經將稀土元素納入內政外交政策議程的核心,包括施壓烏克蘭與美國達成稀土協議、威脅接管格陵蘭島等。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機構簡化許可程序、加快礦產項目開發,提高美國礦產產量。他的新政令還允許動用美國《國防生產法》(DPA),為提升國內關鍵礦產產能提供資金、貸款和其他投資支持,并要求聯邦機構列出清單,梳理能迅速獲批的美國礦山,以及哪些聯邦土地、包括國防部管轄下的土地能用于礦產處理。
▲5月13日,特朗普訪問沙特阿拉伯。
特朗普5月訪問沙特期間,美沙雙方簽署了一份關于關鍵礦產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美國稀土企業MP Materials與沙特阿拉伯國家礦業公司 Ma’aden 將共同開發沙特阿拉伯的稀土供應鏈,涵蓋從礦山開采到稀土磁體生產的完整產業鏈。這是沙特希望建成全球關鍵礦產樞紐的重要舉措,美國則尋求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
美國國會方面也在加快推動應對稀土危機的立法舉措。2025年2月,來自加州的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Eric Swalwell與來自賓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Guy Reschenthaler聯合提出《稀土磁體安全法案》(Rare Earth Magnet Security Act ),提供稅收激勵機制,目標是推動關鍵磁體產業回流美國。除了稅收抵免以外,一些議員通過立法推動國際合作與貿易協定來構建美國關鍵礦產產業鏈。2024年10月,庫恩斯與參議員托德·楊(Todd Young)還共同提出《關鍵礦產未來法案》,計劃由美國能源部設立試點項目,協助企業脫離對中國的依賴,并加強對“清潔采礦”技術的知識產權共享。
2025年2月,和美國軍工企業有著密切聯系的美國聯邦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和庫恩斯等兩黨議員再次聯合提出《戰略礦產法案》(STRATEGIC Minerals Act),授權總統與“友好國家”就關鍵礦產達成貿易協定,排除中國及其他“受關切外國實體”(foreign entities of concern)。該法案旨在增強美國對關鍵礦產和稀土元素(REEs)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提升國家安全和產業韌性。該法案還要求修訂《國防生產法》,支持在特定條件下將與美國達成協議國家的企業納入“國內來源”定義中,優先支持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產項目。
▲《戰略礦產法案》草案(STRATEGIC Minerals Act)。
不過,這些提案推進緩慢。上一屆國會提出的涉及稀土的提案,大多未進入委員會審核階段。拜登執政時期美國通過涉及補貼的條款也面臨特朗普政府的重新審核。5月10日,23位退役將領聯名致信國會,敦促保留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中對關鍵礦產產業的稅收支持。他們認為削弱這些條款將危及國家安全,并增加對中國的依賴。然而,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預算方案卻在試圖削減這類新能源稅收激勵。
美國稀土博弈中的“困境”
盡管兩屆政府相繼注重在稀土礦產領域的投資和立法,但美國在稀土領域仍長期對中國形成依賴,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美國雖然擁有Mountain Pass等稀土礦山,但稀土的提煉、分離與燒結等高技術中游環節高度集中在中國。
目前,美國尚無任何重稀土分離能力,但美軍已經開始牽頭推進相關項目建設。美國國防部在其2024年《國家國防工業戰略》中設定目標,即到2027年建立一條滿足所有美軍需求的、完全一體化的“礦到磁體”稀土供應鏈。自2020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已投入超過4.39億美元用于強化本土供應鏈建設。其中包括2020年向MP Materials公司撥款960萬美元,支持其在加州芒廷帕斯建設輕稀土分離設施;2022年又撥款3500萬美元,用于建設重稀土加工設施。這些項目將成為美國首批涵蓋開采、分離、精煉與磁體制造的稀土產業集群,最終形成Mountain Pass礦區到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制造基地的完整閉環。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礦。
然而,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即便這些項目全部投產,MP Materials預計在2025年底前僅能生產1000噸釹鐵硼磁體,這還不到中國2018年13.8萬噸產量的1%。
第二,由于美國稀土戰略的結構性困境,以及中美博弈的長期性等因素,美國在稀土行業的雄心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即使美國開采能力增長,若無法自建精煉系統,仍需將原礦送往中國處理。而且,美國幾乎沒有大規模釹、鐵、硼磁體制造能力,現有企業如Vacuum Schmeltze USA、MP Materials的磁體線仍在籌建或試產階段,遠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軍工、風電需求。
稀土專家蒂姆·沃爾斯特(Tim Worsta11)引述美國國家礦業協會2021年報告稱,若美國政府投入2億美元,并取消審批與環保限制,理論上可實現自產并精煉鏑資源。但在當前美國政治與社會環境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愿意承擔投入,從勘探到采礦許可也需7至10年。更關鍵的是,即便有新礦投產,美國也缺乏將稀土制成磁體的設備,這些設備主要來自中國,且僅在中國使用。
第三,制度性障礙和政治周期下的政策更迭,導致無法持續構建完整產業鏈。
美國在稀土博弈中的被動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其長期缺乏系統性的稀土戰略。早在1990年代中期,通用汽車(GM)便出售了美國最后一家稀土磁體制造企業,相關的專用設備隨后被中國買家運回國內。國際期刊《資源政策》(Resources Policy)2023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在稀土產業中逐步喪失主導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性障礙,例如政策缺乏連續性、環保與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對加工環節長期投入不足。
最重要的是,政治周期干擾政策延續。拜登政府強調多邊合作與環保標準,特朗普則更強調本土優先與強制手段。政策的頻繁搖擺使得企業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影響長期投資決策。相比之下,中國持續整合國內稀土產業,并通過政策引導和研發投入,逐步構建起完整且有韌性的稀土供應鏈和技術體系。
更大的障礙在于,美國本土難以培養或留住具備材料科學、稀土工程和磁性材料等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和科研人才。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反科學”傾向與對移民政策的收緊進一步加劇了技術人才的流失和短缺。眾議院“特別委員會”成立的“關鍵礦產政策小組”半年多來推出多項立法提案,其中就包括注重培養稀土礦采選與加工領域人才的《關鍵礦產人才建設法》,但此類提案進展緩慢,甚至有可能被擱置。
總之,中美之間在稀土與關鍵礦產領域的戰略競賽仍在加劇。白宮和美國國會尋求的替代性供應鏈建成之前,中國仍將保有對稀土市場的主導權。在特朗普2.0艱難重振美國制造業之際,美國在稀土礦產領域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下滑查看)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