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
既是萬法齊舉
亦是靈光閃爍
是造化演繹
更是地久天長
2025年,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季以“七十二變”為主題。“七十二變”源自“七十二物候”,其指向的是中國人的世界觀、自然觀,是中國人對自然規律和社會秩序的認知與把握,是引導生產生活的方法論;“候”即“變”,“變”即“道”,因變而無窮、無極、無常;“七十二變”是可能性、是能力值、更是態度;學生以變應對世界與人生,以變不斷定義和修正自己,以變為態度發展出批判力和創新力。
“七十二變·2025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季”展區特設為“6+1”,其中“6”是指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良渚校區、南山校區,浙江美術館、世界旅游博覽館、全山石藝術中心,“1”特指全城媒體展區。七大展區共展出2971位畢業生的3000余件畢業創作。風盛傳媒作為全城媒體展區的特邀支持方,與中國美術學院攜手共同打造城市戶外美學,讓藝術走出殿堂,融入城市的每一次呼吸與腳步。
全城媒體展區突破傳統展覽的空間限制,將藝術表達拓展至城市公共媒介網絡,形成動態化、沉浸式的視覺傳播體系,向杭城呈現出一個充滿創造力、溫度與回憶的中國美術學院畢業設計大展分會場。
本次城市展演于2025年6月1日至20日在杭州全域展開,采用全天候輪播機制,覆蓋城市核心媒介節點,包括:武林廣場“大笨屏”、中河高架“小S屏”、杭州地鐵5號線“超級大長屏”、錢江新城定制化“七十二變”主題燈光秀等。
這一展演模式不僅強化了藝術傳播的公共性與滲透力,更通過多媒介聯動構建了“城市即展場”的新型藝術生態,體現了數字時代下藝術、媒介與城市空間的深度融合。
“全城媒體展區”使“七十二變”的主題在媒介技術的賦能下,呈現出更加豐富的闡釋維度。它不僅挑戰了傳統藝術展覽的范式,更構建了一種“城市即展場”(City-as-Exhibition)的新型藝術生態。
“萬法齊舉”——打破畢業展的物理邊界
該展區通過分布式展演策略,打破傳統畢業展的物理邊界,使畢業生的創作以數字影像、動態燈光等形式,嵌入城市的不同空間場景(如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公共廣場等)。這種“無墻美術館”(Borderless Art Museum)的實踐,不僅拓展了藝術傳播的公共性,更使藝術欣賞從“目的性觀展”轉向“偶發性相遇”,重塑了公眾與藝術的互動關系。
“靈光閃爍”——打破畢業展的時間限定
通過全天候輪播機制,作品不再受限于傳統展覽的開放時間,而是以“晝夜雙模態”(Day-Night Dual Mode)持續介入城市生活。
錢江新城燈光秀視頻
6月14日至15日,杭州城際線化身無界藝術畫布。40余座建筑立面與2.5公里江岸在夜幕中聯動"七十二變",以光為筆、聲為律,上演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敘事。中國美術學院以"激活城市界面"為序章,將畢業創作植入城市肌理——動態影像在樓宇間流轉生長,傳統水墨意象與現代數字編程在玻璃幕墻上共生共舞。這場全民共享的"無墻美術館"盛宴,不僅重構了公共空間的藝術感知維度,更以蒙太奇式空間敘事,邀市民穿行于虛實交織的平行藝術現場。
錢江新城屏幕群 |“七十二變”主題燈光秀
濱康路站和創景路站變身為限定「藝術接頭點」,穿越超50m長、近400㎡的光影藝術長廊,遇見流動的光影、跳躍的色彩,讓杭州人在畢業季一起趕個藝術早高峰,以七十二變“星動”演繹,開啟杭州戶外媒介新紀元。
杭州地鐵5號線 | 創景路站+濱康路站超長星動屏
當畢業佳作在杭城中心輪番上演,這里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流動美術館。畢業生們將答卷投入人潮川流不息的城市,趕路的人停下腳步,就離藝術更近了一些。
武林廣場大笨屏(BIGPAD)| 地處杭州市中央商務區,延安路和體育場路交叉口,坐擁黃金地段
在貫穿城市南北的中軸脈搏上,畢業生佳作在巨幅藝術屏上亮相,將「七十二變」的創造力注入城市動脈。這座無墻美術館的視覺燈塔,為穿梭的車流編織數據光軌,為行走的市民打開藝術蟲洞,讓杭城的每一次流動都成為穿越時空的審美共振。
中河高架小S屏| P10級高清全彩LED,鎖定武林廣場商圈、西湖文化廣場商圈
公交站臺投放
在這個蟬鳴不止的夏天,
祝同學們畢業快樂,
前程似錦、一路繁花!
也祝愿高考畢業生們,
金榜題名,一舉奪魁!
杭州,畢業快樂!
文末點擊鏈接
查看七大展區觀展攻略
部分投稿作品展示
《瀕·藪澤海》
作者:顧仁昕
學院:時尚設計學院
指導老師:李新園
《清醒夢》
作者:景琬騏
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武子楊 蔡宇瀟 曹澍
《龍影舞華》
作者:甘君儀 高堯
學院:視覺傳播學院
指導老師:方舒弘 崔夢茜 黃倩
《屬靈》
作者:張俐 熊馨雨 胡鐿瀚
學院:創新設計學院
指導老師:邴寅 徐振庭 潘海天
《bionics xy61》
作者:葉馨茹
學院:電影學院
指導老師:趙大千
《新天使》
作者:溫小舟
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武子楊 蔡寧瀟 曹澍
《白蛇》
作者:馬柳鶯
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
指導老師:劉正
《Eco-park》
作者:趙芷潁
學院:工業設計學院
指導老師:James Hope
《亞洲工藝研究》
作者:陳楊含锘 祝欣瑩 劉靜 林書米 單紫坤
學院:手工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鄭巨欣 何曉靜
《格美》
作者:梁子涵
學院:電影學院
指導老師:王音潔
《第二層》
作者:王一格
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金亞楠
《眾妙之門》
跨媒體藝術學院主視覺
點擊文章查看七大展區觀展攻略
城市媒體展區主策劃|劉益紅 張寓深
執行團隊|李玥涵 趙藝芃 左 佑 劉亦池 賈曉旭 陳宇飛 黃佳榕
編 輯|李玥涵 陳舒婷
責 編|邱莉麗
審 核|徐 元 劉益紅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