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斌
百年金融,春華秋實。近期,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走進銀行博物館,他們用鏡頭記錄百年金融史的珍貴片段,用話筒記錄專家對歷史文物的闡釋解讀,從文化角度,展示上海作為初心之地的金融夢想。
Part 1
潮涌東方 紅色傳承
“上海之所以成為黨的誕生地,并逐步發展為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基地,直至今日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源于其具備哪些特點和優勢?”“我認為是內因、外因、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長槍短炮”的錄制器材和聚光燈下,銀行博物館負責人和來自新華社瞭望智庫的紀錄片主持人開展了這場關于上海百年金融歷史的對話。
這部名為《潮涌東方紅色傳承》的紀錄片將聚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金融業的發展演變與改革開放、合資機構踐行金融黨建等主題展開專題調研及紀錄片拍攝制作,共同推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高質量發展。銀行博物館中大量紅色金融的史料實物,也將一并在“七一”期間呈現在節目之中。
Part 2
童心童趣 觀察上海
“定活兩便儲蓄是啥”?六一兒童節前夕,一位中英混血,長著“洋娃娃”面孔,卻操著一口流利上海話的小姑娘走進銀行博物館,手持拍攝桿,用充滿好奇的眼睛,記錄著這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
這檔節目是黃浦區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哈哈炫動衛視一起制作的黃浦兒童城市觀察指南系列主題片,旨在通過個人小朋友的視角,用輕松活潑的Vlog形式串聯黃浦區的紅色地標,激發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認同與興趣,展現新時代青少年感受紅色故事的溫度與思考。
Part 3
對話歷史 解讀文物
“復興中路301號是一幢外墻淡黃色的清水沙石的五層建筑,造型古樸簡約,現為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喜馬拉雅網絡電臺“黃浦最上?!敝y行博物館專訪廣播也徐徐拉開帷幕。
這檔專欄是黃浦文旅聯合新媒體共同推出的黃浦區特色文化場館的推介平臺。黃浦區自近代以來,就是上海金融業最發達的地區,從晚清到現代,金融業在黃浦江邊興盛發展,描繪出上海金融中心發展的歷史畫卷。銀行博物館的籌建,不僅是對金融文物的一次珍貴保護,更是對歷史記憶的搶救。節目中介紹了銀行博物館建筑前世今生、場景看點、珍貴藏品,將“銀博之聲”傳向廣大聽眾。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