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正值鮮美荔枝上市時節(jié),作家馬伯庸的知名小說《長安的荔枝》又爆火了一把。隨著該IP改編的電視劇《長安的荔枝》的熱播和即將于暑期上映的電影版的預熱,在如今手機下單半小時即可口啖鮮荔枝的時代,很多人關注起唐朝小吏李善德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從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蘇錫嘉,讀罷小說揮筆一篇,從一顆小小荔枝中聊聊職場文化中的人和事。
被人戲稱為“馬親王”的流行作家馬伯庸,每一部作品都會收獲一片贊嘆。我早已過了追捧流行作品的年紀,馬伯庸的作品我只讀過兩本:《長安十二時辰》和《食南之徒》。實話實說,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雖然作者對史料的挖掘、變通運用并巧妙融入文學作品的能力讓人贊嘆,但他營造劍拔弩張、跌宕起伏情節(jié)的刻意和無節(jié)制讓作品的感染力難以深入、持久。當然,這只是一個會計出身的外行非常膚淺的感受,不足為憑。
最近,有同事慫恿我讀一下他的近作《長安的荔枝》,說是又一部現(xiàn)象級作品,且書中的情節(jié)處處是現(xiàn)代職場的映照。我打開書,前面是于賡哲教授寫的序。這篇序點明了這本書與馬伯庸以前作品的不同之處:“這也是一個古裝版的職場小說,是一個職場‘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
的確,小說里的許多名詞雖然我們都聞所未聞,但透過這些名詞所看到的機制和運作機理卻不能不讓我們現(xiàn)代人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各種利益的博弈、管理層內(nèi)部的矛盾、職場的情商、不得已的違規(guī),甚至還有不斷修改需求的‘甲方’”,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代職場每天都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嗎?
在商學院任教多年,我對職場文化有著天然的興趣,于是就找來這本書,急不可耐地讀了起來。你別說,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把書中情節(jié)與現(xiàn)代職場文化聯(lián)系起來,感想、浮想聯(lián)翩而至。
01
“李善德”式職場人的困境
小說一開始,主人公李善德就在京城相當偏遠的地方買了房。以他小小公務員的身份和收入,買的房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但畢竟是在“一線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安樂窩,一家三口從此可以安居樂業(yè),我們想想也替他高興。
房價300貫,李善德付了現(xiàn)款100貫,其余的只能靠按揭了。放款200貫給他的是寺廟里的和尚,賬期為兩年,年利率居然高達48%。居心不良的和尚還想偷偷按復利計算,李善德眼尖,指出本朝按律以單利計算,算是挽回了46貫的損失。饒是如此,兩年后還是需要一次付清392貫,幾乎比本金翻了一番。按小說的說法,李善德的月收入不過10貫多,全家人吃喝之余,所剩無幾。
職場上的人最怕負債,尤其是僅憑正常收入難以償還的重債。因為你已經(jīng)失去了“大不了老子換個公司”的底氣,必須保住當下這份工作的強烈意愿讓你對來自別人——尤其是上司的不合理要求忍氣吞聲。所以,企業(yè)里最容易被人拿捏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弱、業(yè)績最差的,而是失去這份工作就會天塌地陷的“負債人”。
更進一步說,“眼前有難事”未必一定有多可怕,但加上“身后無退路”就十分不妙了。壓在李善德身上的“房貸”讓他在后面的行動中顧慮重重,“不能讓妻女流離失所”的念頭把他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除了拼死向前,他實在別無選擇。
將嶺南的鮮荔枝安然送到五千多里之外的長安并保持一定的鮮度,這在唐朝是無法想象的難題,沒有人會愚蠢到認為自己有機會完成這個任務。李善德接下這個任務不是因為愚蠢,而是因為人際關系差到極點。上司和同僚背著他把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強加在他頭上,大概是因為他早已成為眾人最不怕得罪,甚至是最想得罪的人。
這些同僚互相之間大概也免不了勾心斗角,但面對李善德,他們卻可以同心協(xié)力,李善德的不受人待見由此可見一斑了。這樣陷人于萬劫不復之地,上司和同僚應該也是心有愧意的,否則不會齊聲奉承,并敬上美食。那么,李善德是不是人品很壞?他是不是也是這樣陷害同僚的?實際情況可能正好相反。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如果一個人相當有能力也相當努力,卻混得人緣非常差,十有八九是人品不錯。不肯隨波逐流,不愿人云亦云的人,大概率在企業(yè)里是沒有親密朋友的。好的職場文化一定要讓好人不被邊緣化,這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在所有組織中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都是有點手段的。職場中過于正氣凜然、憤世嫉俗,與多數(shù)人格格不入的人,其實未必是潔身自好,更可能是自以為是。
我以為,好的職場文化,一方面要正氣抬頭、好人當?shù)溃硪环矫嬉惨乐购萌撕眠^頭,好人多怨氣。職場中真正能夠成功的人往往是亦正亦邪,有進有退。就像有人描述的:留三分貪財好色,以防與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經(jīng),以圖安分守己穩(wěn)度此生。當然,這中間的分寸很不好把握,稍過一點就會顯得市儈和圓滑。個中奧妙只能自己慢慢體會。
李善德的性格特征是有操守但很不通人情,犟得可恨又可笑。他向胡商借錢,人家問他要借多少。一般人都會給個整數(shù),而且一定是獅子大開口,準備對方砍一刀。李善德卻按自己的確實需要開口要七百六十六貫,胡商原就說好加三成放款,加起來是九百九十六貫,四舍五入,胡商說就給你一千貫吧。李善德堅決不要,只要九百九十六貫。太不通人情了!但接下來要胡商代為采購貨物,他卻死皮賴臉地要求便宜一點。利字當頭卻又嚴守規(guī)則,和他打交道的人想起來都會頭痛。
李善德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并因此和同事格格不入,與他的專業(yè)、專長不無關系。李善德“早年因為算學出眾,被州里貢選到國子監(jiān)專攻算經(jīng)十書,以明算科及第,隨后被銓選到了司農(nóng)寺,在上林署里做一個監(jiān)事”。套用我們熟悉的語言,大概是他因為從小算術能力突出,被保送到財務班深造,畢業(yè)后到政府物資部門當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公務員。工作后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數(shù)字、賬冊、倉簿等,他熟悉的是數(shù)字,信任的也是數(shù)字;對與人打交道既不熟悉,也不擅長。
在現(xiàn)代社會,其實每家企業(yè)都有類似這樣“識數(shù)不識人”的專才。他們謹慎、認真、固執(zhí)、專注;除了實實在在的數(shù)字,沒有人可以隨便說服他們。他們嘴里少有豪言壯語、宏圖大略,有的只是毫不驚艷的加加減減。
別人做企業(yè)的思維邏輯是怎么去贏,而財務類人員的思維邏輯是怎么才能不輸。前者是增量思維,是進取、增長優(yōu)先;后者是存量思維、基數(shù)思維,是保本、守成優(yōu)先。雖然企業(yè)要成功這兩種人都不可缺少,缺任何一個,或是做不大,或是走不遠,但實際上進取型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因為成功的功勞都記在他們頭上。
02
職場中的“熟手”和“生手”
像李善德這類財務、技術人才,膽小謹慎是他們的底色,遇事猶豫不決是他們的常態(tài)。如果需要決策的是技術上、專業(yè)上的難題,他們或許還有決斷的勇氣;要是事關生死,看上去又是希望渺茫,而且還沒有數(shù)量化的決策依據(jù),他們一般只能茫然束手。這個時候,進退之間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外部推動。
本書中,李善德有兩個朋友——韓洄和杜甫。韓洄是職場中的老手,被明規(guī)則和暗規(guī)則磨平了棱角的老手。以他的經(jīng)驗判斷,李善德面臨的是一個死局,沒有任何走出活路的可能。在他眼里,李善德能做的,一是借替圣上辦事的機會狠狠撈一票,二是和妻子離婚,反正要死了,給孤女寡婦留下一座宅子,一條活路。韓洄的話雖然聽起來令人寒心,令人絕望,但卻是好朋友才會給的直言相告,是看透職場丑陋后所能給的規(guī)則之內(nèi)的最優(yōu)選擇。
杜甫的特點是“不知庶務之繁劇”,卻激李善德不要輕易放棄:“你去過嶺南沒有?見過新鮮荔枝嗎?”左右都是死,為什么不拼死試一下?幸虧有杜甫激將,否則李善德真的是唯有一死。
韓洄和杜甫代表了職場中的兩類朋友。韓洄是熟手,也是俗手,了解規(guī)則,善于利用規(guī)則卻又囿于陳規(guī),他能幫你在不破壞規(guī)則的前提下盡可能滋潤地活著。杜甫是生手,卻可能是圣手,無論是明規(guī)則還是潛規(guī)則他都知之甚少,也沒有什么畏懼。他給你出的主意,肯定不入常套,要么一敗涂地,要么絕處逢生。
在職場上混,平時最好有一個韓洄做朋友,耳提面命,避開陷阱。但生死關頭、命懸一線時,韓洄只會讓你認命,杜甫才會以外行人的無所畏懼鼓動你披荊斬棘,生生劈出一條新路來。生死關頭不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平時有個杜甫類的朋友在身邊是很煩人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別出心裁。所以,職場中舉目望去,到處都是韓洄;杜甫早就被你氣跑了。
李善德是技術型人才,最擅長的是實務操作,是落地成事;最不擅長的是高屋建瓴、氣貫長虹。這種人,在事前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因為別人比他顯得更有宏圖大略,更深謀遠慮。到了實際做事階段,他的優(yōu)勢才會逐漸顯示出來。
03
技術型職場人的機會
書中的李善德,把“將新鮮荔枝送達長安”這個戰(zhàn)略目標拆解成一個個需要認真解決的題目:什么品種的荔枝更耐變質?何時采摘為宜?用飛騎轉運至少要多快的速度?飛騎用什么馬?走哪條道?是陸路還是水陸交替?荔枝在路上怎么保鮮?然后又不厭其煩地投入巨大的資源去實地驗證,找出最有希望的方案。
他的實地驗證,其實很大可能是找不到切實可行的路徑的,但不試一下他就是不踏實。要知道,實地驗證是極其燒錢的,無奈之下他只好繼續(xù)舉債,把自己逼進了退無可退的境地。
因為辛苦、因為燒錢,且因為成功的把握不大,所以職場之中對實地模擬、排摸這種事一向缺乏熱情,能躲則躲。但高層領導心知肚明:戰(zhàn)略落地必須依靠李善德們。而且實戰(zhàn)型和嘴炮型,事前不好區(qū)分,但事情一旦展開,涇渭分明,虛實一目了然。
李善德向楊國忠匯報一節(jié),就是最典型的場景。兩人的地位高低懸殊,而且匯報能不能得到楊的首肯決定了李善德還能不能有一線生機。李善德的緊張是必然的。然而,“一說起庶務來,李善德便絲毫不怵。他以詞頭為綱要,侃侃而談,先談荔枝轉運的現(xiàn)狀與困難,再一一擺出對策,配合三次試驗詳細解說,最后延伸開來,每一項措施所涉衙署、成本核算與轉運程限”。說到這里,老實如李善德也不禁甩出豪語:“十一日,若用下官之法,只要十一日,鮮荔枝便可從嶺南運至長安,香、味不變!”
大領導都是識貨的。楊國忠一聽便知,這是實干家:“此人前后談了這么多數(shù)字……道理關通,論證嚴絲合縫,竟找不出什么破綻,可見都是錘煉出的實數(shù)。”實干家盼的就是大領導的欣賞和認同。要知道,大領導身邊可是圍繞著一大幫饒舌之徒,看不得別人成功,一有機會就把實干家貶得一無是處。
能不能碰到有定力、力拒讒言的領導,往往是決定實干家最后是出人頭地還是一蹶不振的關鍵。還好,楊國忠是真識貨,接下來資源、授權滾滾而來。你看,職場的普遍規(guī)律是實干家可能會被埋沒一時,但很少會被埋沒一世,本書又一次驗證了這個規(guī)律。“大家都是老吏,你是唱得好聽還是做得實在,幾句就判斷出來了”,一向看不起李善德的同僚也不得不服氣。
這時候的李善德可以說是箭在弦上,馬上就要一展身手、一飛沖天。且慢,楊國忠給予的權柄和資源可不是做善事,他在看李善德是不是識趣。照理說,李善德這種死板的技術控是不懂領導心思,不會照顧領導面子的。
幸好,他有韓洄這個朋友。韓洄提醒他,如果你真把鮮荔枝運到長安,就向圣上證明了這件事可以做到,但朝廷上下沒人用心做,所以直到今天圣上才能吃到新鮮荔枝。這會得罪多少人?所以韓建議李善德必須上一份謝表,把有關各方謝個遍,讓大家臉上都有光。韓洄還把做官之道歸納成三句話: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總之,一個人吃獨食是吃不長久的。
李善德是老實人,卻不笨。面對楊國忠的試探,馬上躬身表明態(tài)度:“下官德薄力微,何敢厚顏承此重任。愿獻與衛(wèi)國公,樂見族親和睦,足慰圣心。”孺子可教啊!
在職場中掙扎過的人,這點悟性是一定要有的。你給領導面子,領導才會給你里子。執(zhí)意不讓別人沾光,最后少不了眾叛親離。當然,你可以選擇讓誰沾光,首先考慮的必須是讓你也沾過光的人。職場中的小圈子就是這么形成的。
04
職場中的流程和規(guī)則
楊國忠給了李善德鏨刻了他名號的銀牌,銀牌是當場“從腰帶上解下”,意味著那是隨身須臾不可離的東西。這塊銀牌給了李善德幾乎沒有限制的授權,簡直可以“號令天下”。李善德沒見過世面,不知道銀牌有多大的威力,居然還想要一份知會相關衙署的文牒。李善德的無知讓楊國忠有些詫異:“流程這種東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guī)矩。”言下之意,強者是不受規(guī)矩制約的。
我們知道,有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必須靠流程和制度來規(guī)范約束職場中的每個人,常言道“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企業(yè)內(nèi)如果有人可以隨意跳出規(guī)矩,制度就是假的,就沒有強制性約束力,隨時可能釀成大禍。
然而,如果事出緊急,又沒有慣例可循,死摳流程和制度有可能貽誤戰(zhàn)機。在這里,我們面臨的是效率與安全、成事與合規(guī)的矛盾。把鮮荔枝從嶺南運進長安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即便沒有官僚體制的羈絆,成功的概率也接近于零。如果在現(xiàn)有流程內(nèi)運作,可能荔枝都運不出嶺南。要完成這樣極端的任務,跳出現(xiàn)有流程的制約是不二選擇。
但是,一旦沒有了流程和制度的制約,雖然好人可以如愿加速項目的推進,但壞人也可以趁機大撈油水。好人壞人混雜,而領導的注意力都在項目上,只要進度達標,其他一切都可以暫時放一邊。按書中的描寫,這時的局面是:“層層加碼,步步增量,至于是否會造成浪費,并沒有人關心”,“以力破巧,因地制宜。總之一句話,瘋狂地用資源堆出速度”。
只要進度達標,資源的浪費似乎沒有人在意。其實不然,在你不注意的時候,一定有人在默默關注。于是我們看到,項目完成之日往往就是細細追究責任的開始。如果主事的人出了問題,底下一批人會迅速地從功臣轉變成嫌犯甚至罪人。“事成一件,人倒一批”,轟轟烈烈攻堅戰(zhàn)的結果幾無例外,高鐵、芯片便是很好的例子。
要防止這種現(xiàn)象一再出現(xiàn),最有效的辦法是引入現(xiàn)代企業(yè)的風險控制和內(nèi)部控制制度,無論事情有多特殊、多緊急,都要用“有限授權、無限監(jiān)督”和“凡事必審、凡人必審”的理念把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節(jié)點都納入監(jiān)督的范圍。當然,不監(jiān)督有成本(即損失),監(jiān)督也是有成本的,防范風險的成本和風險發(fā)生的成本(損失)通常此消彼長,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并不容易。
好的規(guī)則和制度必須做到不留例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實上,只要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于制度之外,這個制度就廢了。“李善德突然覺得很荒謬,他依足了規(guī)則,卻處處碰壁;而有這么一塊不在任何官牘里的牌子,卻暢行無阻。”歷朝歷代的禮崩樂壞,大多都從“銀牌持有人”不受約束的權力開始的。
作為一名基層的員工,李善德一直都是一個棋子,由人擺布。自從接了荔枝使這個難差,他也逐漸有了支使別人的權力,慢慢變成了棋手。雖說有了點棋手的權勢,但他棋子的地位其實根本沒變。
細究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職場中的人基本上都兼具棋手和棋子的雙重身份。棋子的無奈和棋手的爽利會交替降臨到你身上,不管你的職位有多高。
作為棋子,你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因為這是你的謀生手段;作為棋手,你行使權力的時候要留一份善良,給棋子起碼的尊重和體面。這點謹慎和自覺,說老實話不容易保持。一開始保持清醒還相對容易,因為你還沒有適應權力帶來的好處。“這一夜,李善德抱著銀牌,一直沒睡著。他終于體會到,權勢的力量竟是這等巨大。”這時體現(xiàn)在李善德身上的主流還是棋子的青澀,時間長了一定會變,因為權力的滋味太讓人陶醉。
棋子最不堪的結局是變?yōu)闂壸印xB盡弓藏、兔死狗烹是世間的常態(tài),要想不成為棄子,無非兩條路:讓你的棋手不能或不忍放棄你。前者靠本事,后者靠為人。“他必須努力證明,自己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才不會在這個大盤里被擠出局”,李善德靠的是本事。
“為人"這件事說起來就微妙、復雜了。大體而言,正直、善良、有擔當、得體、助人都是大家都喜歡的品格,始終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更實在一點,我覺得,肯吃虧和不在背后說人壞話是“為人不錯”最應該做到的,職場之外也是一樣。
05
在職場中守住良知
當把新鮮荔枝送到長安,送到貴妃手里時,李善德可謂是大功告成了。可是他一點喜悅也沒有,只有如釋重負和內(nèi)心愧疚。“可我跑完這一路下來,卻發(fā)現(xiàn)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內(nèi)心就越愧疚。”給他幫助最多的兩個人——胡商蘇諒和石門山峒女阿僮都被他深深得罪了。一個絕情而去,一個痛恨在心。
職場上重大目標的達成,少不得要得罪一批人,包括你的好朋友。所謂“慈不掌兵”,戰(zhàn)場上如此,職場上也是如此。公利和私情孰輕孰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含糊。職場上的人必須以組織利益為首要目標,這是很無奈也是很無情的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為將之人如果能盡一切努力把萬骨枯降低為千骨枯、百骨枯甚至十骨枯,在職場上就算是很有良心了。
圖片由POOK AI生成
依我對職場的觀察,無論什么職位,能不能做好、能不能留下口碑,最后都取決于你的做人。保持初心,守住良知,是職場人應該堅守的底線。違背自己的良知,早晚有一天你會內(nèi)心煎熬,會眾叛親離。
李善德之所以功成之后還要付出前程盡毀的代價,當面怒斥楊國忠,就是因為非如此不足以讓自己心安。我們在職場,身不由己,多少會做一點自己內(nèi)心不是很認同的事。但做完之后,最好想一想我將來會不會心安。如果不能,那就學學李善德,做出一點補救,亮出自己的原則。
《長安的荔枝》一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一句話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職場中的煩惱和痛苦最好不要藏過夜,不要帶回家,不要找別人傾訴。找開心的人多聊聊,主動受他們快樂情緒的感染。
你要不要來找我聊聊?
教授簡介
蘇錫嘉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在中歐任會計學教授前,他是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會計學系副主任、副教授。
蘇錫嘉教授畢業(yè)于加拿大蒙特利爾市Concordia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和1987年分別獲得廈門大學經(jīng)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蘇教授主要從事國際會計、審計、公司管理、中國會計與審計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課題主要包括家族企業(yè)的公司管理、審計員的崗位輪換、審計質量以及盈余管理。
蘇教授的研究發(fā)表于眾多知名的期刊,如《審計:實踐與理論》《亞太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會計與公共政策期刊》《國際會計期刊》《中國會計與金融評論》《國際會計研究》《國際審計研究》《當代會計研究》等。
封面圖片由POOK AI生成,文中創(chuàng)意圖片已獲視覺中國授權。
編輯| 李鈺婷
責編| 岳頂軍
歡迎點擊小程序,全方位了解中歐!
你還可以在這些平臺關注中歐
關注中歐官方視頻號
點擊咨詢中歐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