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指的是產業界與教育界攜手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培育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種教育模式著重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精神以及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推動企業和教育機構的共同進步。產教融合這種“校企雙贏”的模式已經在高校圈“風靡”起來。
若你已經開始為填報志愿提前琢磨哪所院校的“產教融合”更有含金量,不妨先看看這所把“車間搬進教室”的大學——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在這里,產教融合不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能摸得著的機床、能參與的企業項目,是畢業時手握的專業技能與用人單位的Offer。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辦學歷史悠久,肇始于1952年創辦的浙江省杭州工人技術學校,至今已有70余年辦學歷史。該校實力雄厚,是國家“雙高計劃”A檔學校(全國前十)、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高職重點建設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職分會會長單位,更是連續5年獲評浙江省高職院校綜合類考核和省委綜合考核優秀等次。
那么獲得這么多榮譽的浙江機電,其“產教融合”又深到什么程度?
在這里,要實訓基地有實訓基地,要設備有設備,還有國家級研發中心以及50余項項目為“產教融合”保駕護航。據悉,浙江機電建有“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工程規劃項目智能制造及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國家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多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平均每個學生可以享受到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更是高達4.9萬元,位于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此外,為全面打造科研與技術創新高地,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還建有教育部“中小企業車間智能化改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交通運輸部“國家級軌道交通行業研發中心”,立項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浙江省制造業首臺(套)等50余項。
這些實訓基地、研發中心和各類項目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先進的實踐平臺,還與企業緊密合作,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僅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能通過實際操作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除了這些,浙江機電還有帶你“玩轉產教融合”的師資天團。在浙江機電,給你上課的可能是“教授級高工”,也可能是“企業技術總監”。全校651名專任教師里,超90%的是“雙師型”。而且,這些教師還是比賽中的“常勝將軍”,獲得國家級、省級人才和教學成果系列獎項高達30余項。
他們不僅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更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浙江機電的課堂上,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成為常態,學生們得以在真實的案例中汲取知識,在模擬的情境中鍛煉能力。這些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職業規劃的引路人。
在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國家產教融合工程實訓基地、4.9萬元/生的科研設備投入構筑起實踐高地,50余項省級以上研發項目打通從課堂到產業的鏈路;超90%“雙師型”師資天團兼具教授學識與企業實戰經驗......浙江機電讓專業理論落地為實踐技能。這里沒有紙上談兵的空洞概念,只有讓學生在畢業時便能手握扎實技能的“硬通貨”。高考志愿的選擇,本質是對未來職業賽道的錨定,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正以“全國雙高A檔”的底氣,為你敞開產教融合的黃金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