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AI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正在深刻影響人文學科,“人文學科危機論”由此產生。事實上,社會對于人文社科的需求并未因此減弱,人文社科亦不會被AI技術所完全取代。從學科發展、知識生產的源流以及人工智能的未來趨勢等方面來看,人文學科始終是人工智能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因此,對于那些熱愛人文社科的學子而言,他們大可不必因外界的議論而恐慌,選擇該領域作為職業發展方向依然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然而,在擇校時,許多考生和家長往往過于關注理工科強校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卻忽略了這些學校在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方面的實力。實際上,一些在理工科領域享有盛譽的院校,在人文社科領域同樣有著不俗的表現,特別是在“新文科”建設方面展現出了相當的深度和廣度。
比如,向來以“核醫”出名的南華大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雖說“核特色”“醫品牌”和“環保優勢”是該校的亮眼名牌,但其人文社科實力也在自身領域閃閃發光。
南華大學的人文社科本就實力斐然。該校擁有1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其中工商管理專業、會計學專業、英語專業等人文社科類專業均位列其中,受到國家背書。這些專業不僅在教學質量上有著極高的水準,更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校友會的榜單就是印證。
在校友會2025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中,南華大學的英語、工商管理、會計學等專業獲評2025中國四星級專業(4★),躋身2025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專業的行列。可見南華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同樣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這為熱愛人文社科的學子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更難得的是, 南華大學一直在積極推進“新文科建設”。該校托“核特色、醫品牌、環保優勢”,巧妙地融合文學、哲學、藝術、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人文社科,積極與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主戰場對接,全力推動文科內部、文科與理工醫的全面交叉融合,探索學科間橫向貫通、產教研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新路徑。
在所有學院中,“新文科建設”頗有成效的當屬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該學院依托交叉科學的前沿領域,開設了跨專業和跨學科的微專業課程,開創了“商科+核”等創新教育模式,并啟動了《“新商科”課程思政與紅色黨史組織經驗的價值融合及教學融合研究》等省級教學改革科研項目。
而且該學院通過數智化手段重構了傳統課程體系,將數字經濟時代的經管理論創新、前沿知識和科研成果融入課程內容,并積極采用聯合辦學、資源引進等策略,開發了“數據挖掘與商務智能”、“計算與人工智能概念”等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此外,南華大學的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還建立了“多主體共建+平臺賦能+競賽引導”的產、教、研協同創新技能實訓資源保障機制,旨在深化創新技能實訓,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新文科是“人文大腦+科技翅膀”的組合,旨在打破文科與理工醫的壁壘,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讓文學、經濟學、法學等文科領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結合,既保留人文社科對“人”與“社會”的深度思考,又賦予其解決現實復雜問題的能力。
而像南華大學這樣的高校,正通過“新文科建設”為人文社科注入新活力——既有國家級一流專業的扎實實力,又有“商科+核”“數智化課程”等的交叉創新。如果你熱愛人文社科,南華大學已備好優質的學科平臺、創新的培養模式,感興趣的考生可以重點了解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