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聞長治訊為有效防范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保障群眾身體健康,6月16日,長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農村聚餐關鍵環節,發布九項食品安全風險提示,以系統化舉措強化事前預防與全程管控。
責任前置,落實雙主體報告制度
明確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者與承辦者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求在聚餐舉辦前主動向所在村食品安全信息員報備聚餐菜單、場地、規模等信息,并簽訂承諾書,從源頭規范聚餐活動流程。
環境管控,消除污染隱患
規定食品加工與就餐場所需遠離糞坑、垃圾站等污染源 25 米以上,聚餐前需完善 “四防” 設施,全面消殺環境,確保用水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為聚餐提供安全基礎條件。
人員管理,嚴控健康準入
要求廚師及幫廚人員持證上崗,患有消化道傳染病、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禁止參與食品加工。同時強調個人衛生規范,強制佩戴口罩,杜絕人員因素引發的食安風險。
原料溯源,把好采購關口
推行嚴格的索證索票制度,嚴禁采購過期變質、來源不明食材,尤其對野生菌、四季豆等高風險原料實行 “零準入”,禁止使用亞硝酸鹽等高危添加劑,確保食材安全可追溯。
過程規范,強化操作標準
要求菜肴燒熟煮透,涼菜現制現食,剩菜二次加熱需達 70℃以上;實施餐飲具生熟分離,規范食品留樣標準(125 克 / 份,冷藏 48 小時),全方位保障加工環節安全。
危品隔離,杜絕誤食風險
對醇基燃料實施專人專管、染色警示,禁止農藥、獸藥等危險物品與食品同存,防止因誤拿誤用引發中毒事故。
酒品管控,嚴查散裝白酒
嚴令禁止使用自釀酒、來源不明散裝酒,要求聚餐用酒從正規渠道采購并留存憑證,倡導文明飲酒新風尚。
倡導節約,踐行光盤行動
引導舉辦者科學備餐,抵制餐飲浪費,將 “厲行節約” 納入農村聚餐文明新風建設,推動形成健康消費理念。
應急響應,暢通反饋渠道
建立 “發現 – 報告 – 處置” 快速響應機制,一旦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癥狀,立即就醫并上報,同時鼓勵群眾通過 12315 熱線對風險隱患進行監督舉報。
長治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結合風險提示內容,開展農村聚餐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與培訓,推動九項措施落地見效,切實織密農村食品安全防護網。(趙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