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型的討論,尤其是血型與健康的關系,一直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
那么,血型究竟能否作為預測疾病發生的“指示信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血型是什么,它是如何影響健康的~
血型是什么
血型,其實就是我們血液中的“標志物”(抗原)分類,就像給血液貼上了身份標簽,這些標簽可出現在紅細胞表面,也可存在于白細胞或血小板上。
目前已經發現了 43 種不同的血型,最常見的是ABO 血型系統。其主要根據紅細胞表面有沒有“A”或“B”這兩種抗原標志物來分的。
只有 A 的是 A 型血;
只有 B 的是 B 型血;
兩種都有的是 AB 型血;
兩種都沒有的就是 O 型血。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 O 型血的人最多,大約占三分之一(34.18%),其次是 A 型(28.72%)、B 型(28.19%),AB 型的人最少,只占不到一成(8.91%)。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發現,血型可能通過影響凝血功能、炎癥水平或腸道菌群等途徑,間接關聯某些疾病風險,但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血型決定壽命?
不同血型與疾病有什么關聯?
以下是目前研究較多的幾種疾病關聯:
1
A 型血:更易患早發性中風和冠心病
2022 年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大型基因薈萃分析中,研究者整合了 1.7 萬名中風患者和近 60 萬名健康人的數據,發現A 型血者在 18–59 歲時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比非A型血者高約 16%;而O 型血者風險最低,低了約 12%。
研究者猜測,這可能與A 型血人群中某些促進血液凝固的因子偏多有關,如血小板、血管內的細胞以及其他循環蛋白質,這些均在血栓發展中有作用,但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無獨有偶,中國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研究對比了 898 名疑似冠心病患者,結果顯示A型血者確診率達 57.1%,顯著高于其他血型的平均 47.3%。
這一差異可能與A 型血者血液中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LDL)水平偏高有關。
2
AB 型血:血栓和卒中風險更高
意大利國家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血栓形成和止血研討會》(Semin Thromb Hemost)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AB 血型的人比 O 型血更易發生血栓,風險高出 4%。其中,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比 O 型血增加 20%。
此外,佛蒙特大學醫學院進行的一項涉及 3 萬余名受試者為期 5.8 年的隨訪指出,AB 型血與更高的卒中風險相關,相較于 O 型血,卒中風險增加了 83%。
3
B 型血: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法國巴黎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糖尿病學》上發表的一項涉及 8.2 萬余名受試者的大型隊列研究顯示,相較于 O 型血的受試者,B型血受試者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 21%。
4
O 型血:消化性潰瘍風險高
O 型血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顯著高于其他血型,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誘因。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2010 年發表的文章指出,O 型血的人群罹患消化性潰瘍的風險是其他血型的 1.5~2 倍。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輸血科副主任侯瑞琴表示,血型無法人為改變,雖然可能與一些疾病的發生存在關系。但我們無法確定作用是大是小,所以無法斷言血型是疾病發生的必然誘因,日常無需過多擔心。
O 型血更長壽,真的假的?
血型不同,疾病不同。那血型不同,壽命也會不同嗎?
此前一篇文章刷爆網絡,文章內容指出:O 型血更長壽,其平均壽命幾乎可以達到 87 歲。要知道,目前全球最長壽的地區是香港,當地平均預期壽命也不過是 85.83 年。
所以,O 型血真的有這么長壽嗎?
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是,O 型血的確不容易罹患兩大威脅長壽的疾病。
2012 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項長期研究數據進行匯總,在 20 年內追蹤近 9 萬成人,發現與 O 型血的人相比,AB 型血的人心臟病風險會提高 23%,而 B 型和 A 型則分別增加 11%和 5%,O 型血的人更不易患心臟病。
2014 年一項來自臺灣的涉及 34 萬名健康人的研究則發現,與 O 型血的人相比,A 型血和胃癌發病風險、死亡率的增加有相關性,另外非 O 型血與胰腺癌風險提高也有關系。
但這并不代表O型血更長壽。
比如國內學者在 1981 年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對長春 90 歲老人的 ABO 血型進行分析后,發現長壽老人血型分布中 A 型血增多,而 O 型血減少。
又比如 2001 年,國內學者對維吾爾族長壽老人的血型進行研究,發現長壽老人的分布情況是 B 血型>AB 血型>A 血型>O 血型。在這項研究中,O 血型的長壽老人也是最少的。
所以,血型跟壽命可能存在關聯,但壽命還會受到遺傳基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鍛煉運動等多種因素等影響,因此不能單憑血型就斷定壽命的長短。
與其天天擔心血型會給健康帶來“隱形包袱”,不如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主動管理健康。
5 個健康習慣,
才是真正的長壽“密碼”
哈佛大學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一項覆蓋 11 萬人、長達 34 年的研究顯示,50 歲以后,如果能做到下面這 5 條健康習慣,至少能健康多活 10 年,還能降低心血管病、2 型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的風險。
這 5 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分別是:
1
別碰煙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心臟、肺、血管和整個免疫系統,讓人更容易得癌癥、慢阻肺等嚴重疾病。
如果你是老煙民,建議及早戒掉,越早戒煙對身體危害越低。
你可以這樣做:
一旦想抽煙,就深呼吸五次或嚼無糖口香糖。
找點戒煙搭子,一起互相打卡、鼓勵。
給自己設定獎勵目標,每堅持一周不抽煙,就給自己一個小禮物,比如看場電影或買喜歡的小零食(無煙)。
2
適量飲酒
酒精也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對于無法不喝酒的人而言,日常要控制飲酒量,家里可準備定量玻璃杯,倒酒只倒到刻度線。
據中國膳食指南,成年男性每日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25 克?,女性每日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15 克?。
同時切記不要空腹飲酒、喝混酒,一些本身身體肥胖、罹患肝病的患者則盡量別喝酒。
3
控制體重
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存在直接關系,建議日常要將 BMI 控制在 18.5~23.9 之間,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你可以這樣做:
4
每天保持 30 分鐘或以上中高強度運動
開始時可以選擇強度小一些的,隨著體能的提升,逐漸提高強度。
如果抽不出整段時間,也可分段進行,早中晚各 10 分鐘快走、原地小跑或跳繩也算。或在上下班時選擇爬幾層樓梯再坐電梯,打電話時站著或者來回踱步。
5
飲食均衡
核心要多元搭配,五色蔬果+全谷物+優質蛋白,少碰加工食品、高脂高糖食物。
早中晚餐至少攝入 5 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紅柿(紅)、黃瓜(綠)、紫甘藍(紫)、橙子(橙色)、梨子(白色)。
想吃零食可自制,用堅果、酸奶、水果片代替薯片、糖果,營養更均衡。
總之,血型與健康的關系目前沒有明確的定論,與其去糾結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何不如將重點放在健康生活上,這樣做對預防疾病更有意義。
— 健康無處不在 —
文章轉自:海淀疾控
文章來源: 3 9健康網 (ID:health39net)、科普中國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遠離悲劇,健康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