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資源,對高校的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辦學要素產生系統性影響。簡單來說,預算總數,代表了高校未來一個時期的整體辦學投入。充足的辦學經費,則是大學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要支撐。
而最終所有這些,都將全部落實于學子自身的具體發展之上。故此,在志愿選擇階段,通過經費水平判斷一所高校的資源儲備情況和建設層次,確為了解該校在同層次同類型院校間對比實力的有效方式。
但同時需要著重注意的是,在分析經費排名數據時,單純以預算總額進行橫向比較容易陷入“唯數字論”的認知誤區。以有著“水利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水利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美譽的河海大學為例——
據數據顯示,2025年,河海大學以60.78億元預算,在直屬高校中排名52。從排名數據上看,該校雖在這一全國性的排名中似乎不占優勢,但這并不能全面反應該校在全體高校間的真實狀況。事實上,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經費使用效能往往體現在垂直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對于經費排名情況也需要辯證看待。
一方面,因該校辦學規模、層次和學科實踐需求與其他辦學“大而全”的綜合類院校有異,對經費規模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面,縱觀該校近兩年的經費漲幅,不難發現,本年度河海大學經費從上年的35.7億元一路狂飆,以幾乎翻倍的姿態突破60億大關。
可見,高校經費的價值實現不應局限于賬面數字的簡單對比,而需深入考察其資源配置邏輯、使用效率及與辦學定位的契合度,這對考生選擇契合自身發展需求的高校具有更實質性的參考價值。以這樣的邏輯分析,誰能說這對于河海大學未來的發現而言不是一個好現象呢?
更加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一所以水利為特色、多學科協同發展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河海大學近年來通過科學規劃資金使用,在教學質量、科研實力、學生發展等方面形成了顯著優勢,這些成果的取得與學校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密不可分。對于即將面臨高考志愿填報的學子及其家長而言,了解這所高校如何將經費轉化為育人實效,的確能夠更直觀地把握其辦學特色與發展潛力。
從學習環境出發,河海大學為學子提供的有效科研環境、設施和各類資源保障已經成為當前該校形成的一大育人特色。
科研實力的快速提升為學生創造了優質的學習環境。學校近年重點打造了智慧水利綜合實驗平臺等尖端科研設施,這些投資達數億元的設備不僅服務于國家重大工程,更為學生參與前沿課題提供了實踐平臺。平臺已經搭建完成,河海大學專門針對學子學科實踐能力提升而積累的科研項目也已經虛位以待。
在科研力量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學校的投入轉化為看得見的育人成果。通過參與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長三角生態示范區建設等國家級項目,學生能在真實工程環境中錘煉專業技能。
在此基礎上,河海大學還建立了完善的獎助體系每年投入數以億計的預算用于獎學金、助學金和海外交流項目,確保優秀學子不會因經濟原因錯失發展機會。除各類國家級獎學金之外,河海大學還設置有主要表彰優秀本科生的最高獎項——“嚴愷獎學金”;主要獎勵所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中有三門以上為力學類課程本科生的徐芝綸力學獎學金。除此之外,9項本科生助學金也同時為該校學子提供最全面和完善的保障。
對考生和家長而言,選擇高校不僅要看錄取分數,更要關注學校的資源轉化能力。河海大學通過將經費投入與人才培養深度結合,形成了“理論學習+科研實踐+社會服務”的完整育人鏈條。
這些實實在在的辦學舉措,正在培養著一批批既掌握扎實專業知識,又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對考生而言,這所擁有百年積淀又充滿創新活力的高校,值得在志愿填報時重點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