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發現,朋友圈和同事群里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靈魂拷問”:
“我的天,為什么7月份的工資條又‘瘦’了一圈?”
“社保費為什么每年都漲啊?這日子沒法過了!”
“HR,快來解釋下,到底什么是‘社保調基’?是不是公司又在變相降薪?”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HR的解釋工作就壓力山大。別急!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你的“救星”!
強烈建議各位HR伙伴,直接把這篇文章【轉發】到工作群里! 一次性把“社保基數調整”這件事給所有員工講個明明白白,省去你挨個解釋的口舌!
一、靈魂拷問:到底什么是“社保調基”?
說白了,社保調基,就是給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做一次“年度體檢”和“升級”。
咱們每個月交多少社保費,是按這個公式來的:
社保月繳費額 = 社保繳費基數 × 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是固定的,那決定你交多交少的,就是這個“社保繳費基數”了。
這個基數不是終身不變的,它每年都會根據咱們所在城市**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進行一次調整,通常集中在7月份。社會平均工資漲了,咱們的基數“水漲船高”,社保費自然也就變了。
舉個栗子:
小王2023年的月平均工資(包含獎金、補貼等所有收入)是8000元。那么,從2024年7月開始,他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會被調整為8000元,并按照這個新基數來計算社保費,直到明年再次調整。
一旦新基數確定,一年之內基本就固定啦!
二、為什么我的基數和工資不一樣?聊聊“天花板”和“地板”
有的朋友會問:“我月薪3萬,為什么基數不是3萬?我月薪才4000,為什么基數比我工資還高?”
問到點子上了!因為社保基數有個范圍限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限(地板)”和“上限(天花板)”。
繳費基數下限: 通常是當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的60%。
繳費基數上限: 通常是當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的300%。
再舉個栗子:
假設某市2023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是10000元。
那么2024年的社保繳費基數“地板價”就是:10000 × 60% = 6000元。
“天花板價”就是:10000 × 300% = 30000元。
這時會出現三種情況:
你的月均工資低于6000? 對不起,得按6000元的“地板價”來交。
你的月均工資高于30000? 恭喜你,高收入人群!但社保只按30000元的“天花板價”來交,多出的部分不用交。
你的月均工資在6000-30000之間? 那就按你的實際月均工資來交。
這就是為什么,社保基數調整后,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
來互動一下: 你的社保基數今年調整了嗎?是漲了還是沒變?歡迎來評論區聊聊你的工資條變化!
三、終極問題:社保費每年都漲,我的錢去哪了?是虧了嗎?
這絕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感覺手里的錢少了,心里自然不爽。
但請冷靜!從長遠看,社保基數上調,對你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你多交的每一分錢,都不是白白“蒸發”了,而是變成了你個人賬戶里實打實的資產和未來的保障:
養老金會更多:你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余額會蹭蹭上漲,未來退休時能領到的錢就越多!
醫保報銷更有底氣:醫保個人賬戶里的錢變多了,平時買藥、看病更方便。同時,高基數也意味著更好的醫療統籌保障。
公積金貸款額度更高:如果你也同步調整了公積金基數,賬戶余額會增加,未來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時,能貸到的額度可能更高!
所以,別只盯著眼前“縮水”的工資條。**社保,本質上是一種強制儲蓄和長遠投資,**現在多繳一點,未來的生活就多一份從容和保障。
四、什么是“社保調基補差”?離職了怎么辦?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工資條上有時候會多出一項“社保補差扣款”。
這是因為,很多城市(比如杭州)的新基數雖然是7月開始執行,但會要求把今年前面幾個月的差額一次性補齊。
怎么補?分兩種情況:
一直在職的你:這事兒不用你操心,公司HR會統一幫你搞定。你只需要知道,7月或8月的工資條上,社保扣款會比平時多一些,因為一次性補繳了前幾個月的差額。
中途換過工作的你:這就需要你主動聯系上一家公司了。補繳的費用,企業部分由原單位承擔,個人部分需要你自己承擔,配合前公司完成補繳即可。千萬別忽視,否則可能導致社保記錄不完整,影響未來權益!
當然,我們理解,對于企業HR來說,每年的社保基數調整和補差工作,都是一場硬仗。幾十上百人的數據核算、申報、補繳……不僅耗時耗力,還極易出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