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的低走劇播除了主角李現之外,楊凱之的扮演者魏大勛也很讓人可惜。
自《我的人間煙火》熱播,魏大勛憑借孟宴臣一角爆火出圈,這個隱忍克制、細膩復雜的角色,被他賦予了“未出口已共鳴”的情感張力,甚至被觀眾稱為“2023年最佳熒屏形象”。然而,這部劇已過去兩年,這期間,觀眾對他的期待值也有,但后續作品卻未能再次掀起如孟宴臣那般的熱潮,其主演的《不討好的勇氣》反響一般,和李現一起主演的《人生若如初見》也沒有水花,不得不說,魏大勛的演藝生涯是讓人看了都覺得可惜的程度。
《人生若如初見》是積壓了五年的年代劇,這部劇的故事起始于清末民初,展現了一幅風云變幻的時代群像。魏大勛飾演的楊凱之,在劇中有著跌宕起伏的命運軌跡。這個角色承載著歷史洪流中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楊凱之自喻為“喚醒秋風的第一片落葉”,甘愿以血肉沃養中華大地。魏大勛在微博解讀角色內核時寫道:“楊凱之死在了充滿希望的那一天,是為了更多人的生”。
而這個角色從天真熱血到理想主義者的蛻變,被魏大勛演繹得層次分明:初登場時,他以輕狂姿態對抗舊秩序,一句“讓我給剪了”盡顯少年意氣;面對刑場生死時,他顫抖的指尖與渙散的眼神又暴露出底層青年的恐懼;無論是革命行動中決絕的眼神,還是與愛人相處時溫柔的笑意,他都通過微表情和肢體語言傳遞角色的復雜性。尤其是臨終前讀血書時,壓抑的哽咽與未盡的遺憾,讓觀眾直呼“意難平”;他念出“天地大德曰生”的慷慨陳詞時,臺詞功底與歷史厚重感渾然一體,被贊為“用呼吸聲完成角色弧光”。
可以說,在《人生若如初見》中,魏大勛的表演對角色的挖掘十分透徹,他沒有模式化地塑造人物,而是從人物本身出發,全面立體地還原角色,將優點缺點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把評判人物的權利交給觀眾,在生動演繹的同時,還為角色保留了可供回味的余韻。
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對表演留白藝術的掌控。當楊凱之投擲竹茭決定生死時,呆滯恍惚的眼神與顫抖的手指形成無言張力;官場周旋戲中垂目抿唇的微表情,暗藏驚心動魄的博弈。“聽他說臺詞仿佛置身歷史現場”,這是觀眾的評價。
回看過往,魏大勛出道十幾年,參演了近 60 部影視劇作品。在孟宴臣爆火之前,他在觀眾心中更多是綜藝咖的形象,也正是因為如此,可以說魏大勛的走紅之路,堪稱內娛一則非典型敘事。
2023年7月,《我的人間煙火》開播前,大眾對魏大勛的印象仍停留在“綜藝搞笑男”的標簽里。早年穿梭于《明星大偵探》《你好星期六》等綜藝積累國民度,卻始終被貼上“搞笑男”標簽,中戲科班出身的身份,在極強的綜藝感遮蔽下幾乎被人遺忘。
但實際上,他參加綜藝節目也是一種 “曲線救國” 的策略,通過在綜藝中的頻繁露面,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從而獲得更多劇本選擇權。并且,他在綜藝中也非常認真,像在《明星大偵探》中,他會背下所有臺詞,記住所有設定,全身心投入節目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懂的人了解到“孟宴臣”對他有多重要,他在采訪中曾坦言:“孟宴臣的羽毛很珍貴,不能弄臟。”這種對角色的敬畏之心,正是他讓人覺得可愛又可惜的存在。
記得網上有個片段,某次節目后臺,有人問魏大勛如何看待“孟宴臣之后再無爆款”的評價。他笑著指指自己心口:“每個角色都在這里活著呢,觀眾沒看見,不代表他們沒呼吸過。”
當流量如潮水退去,這個曾為考中戲減重40斤的吉林男孩仍在奔跑。下一片喚醒秋風的落葉,或許已在枝頭悄然醞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