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胡青木
編輯 | 蘇淮
血液制品行業,格局再度生變。
在停牌兩天之后,派林生物6月9日發布公告稱,原實際控制人共青城勝幫英豪投資合伙企業(下稱“勝幫英豪”),擬將其所持公司21.03%的股份全部出售給中國生物。不過,鑒于中國生物方面尚未完成對派林生物的全面盡職審查,目前雙方還未敲定最終的交易價格,具體的交易條款將以最終達成的正式協議為準。
公告顯示,勝幫英豪的控股股東為陜西國資委,而中國生物隸屬于中國醫藥集團。這意味著,這筆交易完成后,派林生物的實際控制人將由地方國企變更為央企。
截圖來源于公司公告
近年來,血制品行業呈現出國資主導并購整合的顯著趨勢,央企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國藥集團自2017年整合旗下成都蓉生等企業,打造出國內最大血制品平臺后,又通過收購衛光生物、中原瑞德等運作持續擴容,構建起血制品“航母艦隊”;華潤醫藥則于2021年收購博雅生物入局,2024年又收購綠十字(中國)擴充漿站。兩大央企通過并購,加速推動行業資源整合。
一系列資本運作之下,這兩家央企可以說是快把國內的血漿站買光了,血制品行業究竟有哪些獨特優勢,如此備受央企青睞呢?
01
牌照稀缺,需求剛性
血制品的生產高度依賴原料血漿,而血漿來源主要依靠單采血漿站。
自2001年起,出于安全及規范考量,國家不再批準新的血制品生產企業,目前正常經營的企業僅20余家。生產牌照稀缺的同時,國家也嚴格管控單采血漿站的設立,一個采漿區域內通常只能設置一個單采血漿站,且需符合相應規劃。
這一系列政策,使得漿站資源成為血制品行業的稀缺“命門”,其數量增長極為緩慢。例如,2024年我國新獲批漿站僅3個,新增在營漿站17個。
血制品供給稀缺的背景下,需求卻非常剛性。
血制品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泛用于重大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醫療急救等領域。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各類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對血制品的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
以人血白蛋白為代表的血制品,在肝硬化、腎病綜合征等重癥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臨床剛需推動市場需求持續高企。隨著醫療診斷技術進步與分級診療普及,更多既往未被識別的復雜病癥得以確診,血制品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正驅動行業規模加速擴容。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24年我國血液制品市場規模已達約600億元,較2023年增長9%。由于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預計未來該市場規模將繼續上升。
牌照稀缺使得血制品行業避免了“內卷”,同時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成了眾多資本爭搶的香餑餑。
02
行業向頭部集中
2017年,國藥集團將天壇生物原有的疫苗業務剝離,同時將分散于成都蓉生、上海所、武漢所、蘭州所的血液制品資產注入天壇生物,徹底解決疫苗與血制品混業經營問題。內部整合完成后,天壇生物一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
國藥集團的擴張腳步并未就此停下。2023年,國藥集團通過合資公司成為衛光生物的控股股東。2024年,又借道天壇生物,以1.85億美元收購CSL亞太全資子公司中原瑞德。此次成為派林生物控股股東后,國藥集團在血液制品行業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除了國藥集團,另一家央企華潤醫藥,也在2021年通過收購博雅生物,首次獲得生產牌照和多個漿站資源,正式切入血制品行業。此后于2024年收購綠十字(中國),新增1張生產牌照和多個產品品種,強化了自身產品線與區域布局。
在央企加速整合血制品行業資源的背景下,曾由外資主導、目前實控人為海爾集團的上海萊士,也在通過并購積極布局:2014年收購邦和藥業,2016年實現同路生物全資控股,2025年斥資收購南岳生物,持續擴大漿站網絡與產品矩陣。
與此同時,博暉創新自 2014 年起便以資本運作切入血制品領域,當年通過收購河北大安制藥股權,由此搭建業務基石。此后又相繼控股廣東衛倫生物、收購中科生物制藥,持續擴充漿站資源與產能版圖。
源媒匯梳理了血制品上市企業2024年的采漿量后發現,天壇生物以2781噸穩居行業第一,若交易完成,國藥系將同時掌控天壇生物+派林生物+衛光生物,合計采漿量超4000噸,占全國總量約40%。
在采漿量超千噸的血制品行業第一梯隊中,目前僅有上海萊士與華蘭生物兩家民營企業;而在第二梯隊里,隨著博雅生物、衛光生物分別被華潤醫藥、國藥集團納入控股版圖,如今也僅剩博暉創新一家民企堅守。
漿站資源的獲取,不僅保障了血制品生產的原料供應,更在行業競爭中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壁壘,這是各路資本青睞血制品行業的關鍵資源因素。
A股7家血制品企業中,已多有央企涉足,若國藥集團成功控股派林生物,其在行業內的統治力將進一步增強,血制品上市公司似有被央企“買光”之勢。
盡管如此,國藥集團入主后也將面臨整合與戰略層面的風險。
03
如何解決同業競爭?
前文提到,由于國藥集團方面還未完成對派林生物的全面盡職調查,因此最終交易價格暫未確定。而之所以尚未完成調查,或許與派林生物此前被山西證監局警告有關。
2025年5月,派林生物因內控體系存在漏洞遭到山西證監局行政監管,其子公司在銷售業務中出現合同管理失序、未將補充協議等關鍵文件納入內控管理,同時部分重大事項未完整登記內幕信息知情人,公司董事長及多名高管被出具警示函。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企業在運營流程規范化、信息管控機制等方面存在的系統性缺陷。
截圖來源于公司公告
在經營層面,派林生物于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下滑,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4%,歸母凈利潤更是下滑了27%。派林生物對此解釋稱,是由于子公司在進行二期產能擴充時停產,導致產品供應量減少所致。這也暴露出企業對單一子公司的依賴性和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
除了派林生物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之外,國藥集團入主后,還需解決同業競爭等問題。
業務整合上,派林生物與國藥集團旗下天壇生物的產品結構有較多重合之處,諸如白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等產品。如何避免兩者在市場、研發、生產等環節的內部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制定合理的產品布局與市場策略,是國藥集團面臨的一大挑戰。若整合不當,不僅無法實現協同效應,還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影響整體競爭力。
針對如何完善內控體系,以及如何解決同業競爭等問題,源媒匯向派林生物董秘辦發送了問詢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血制品作為國家重要戰略性儲備物資,其供應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當下央企加速購買血漿站的整合浪潮,雖強化了資源掌控力,但旗下同業主體間的競爭仍待協調。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