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安的荔枝》熱播熒屏時,西安消費者張先生輕點手機,48小時后便收到了跨越1900公里的妃子笑。
另一頭,在廣東茂名的百畝荔園中,90后新農人林博東的手機訂單提示音不絕于耳——依托拼多多平臺,清晨采摘的荔枝,48小時內便能跨越千里抵達西安,每斤售價不足十元。這與《長安的荔枝》中“耗盡三萬貫家財運送兩甕鮮荔”的境遇形成強烈對比。若劇中荔枝小吏李善德穿越至今,目睹的將是一場跨越千年的農業革命。
(正是荔枝季,廣東茂名百畝荔園中種植的荔枝顆顆紅艷飽滿)
破曉競速:
電商訂單激活鄉村“荔”業
凌晨5點,天光微曦,茂名荔枝園已是一片繁忙。“這時候溫度低,荔枝摘下最是新鮮。”有著28年種植經驗的果農黃陳說道。他專攻妃子笑和桂味等品種,“電商銷量好,每斤能多賣一些錢。”
(盛夏時節,果農們在果園采摘新鮮成熟的荔枝)
作為“中國荔鄉”,茂名荔枝種植面積達142萬畝,年產量約60萬噸,全球每五顆荔枝便有一顆源自此地。近年來,這座古老的荔枝產業重鎮,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全市電商產業蓬勃發展,共有電商4000多家,約40%特早熟品種荔枝今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收購均價比傳統渠道高10%以上。(數據來源于茂名市委宣傳部茂名發布)
林博東,這位曾研習園林設計、涉足電商建材的新農人,因鄉情所系,最終回歸故土,成為茂名最早一批在拼多多銷售荔枝的人。2018年,他與家中世代種植荔枝的李金瑾聯合在拼多多開創生鮮事業,妃子笑成了其當時的主營品種。2019年起,林博東日發貨量已達5000至6000單;2020年,更登上拼多多助農央視直播間。
(果農為剛采摘下來的荔枝進行初步的分揀和剪枝)
正值荔枝上市高峰,林博東的店鋪日訂單量約1.2萬單,除主力妃子笑外,還涵蓋桂味、糯米糍、仙進奉、冰荔等更高端品種。“荔小枝”品牌連續四日蟬聯平臺妃子笑暢銷榜首。高峰時,近兩百人的打包團隊皆來自當地農戶,真正實現了“就業不出村,增收不離鄉”。
冷鏈科技:
破解千年保鮮魔咒
采摘只是第一步。荔枝嬌貴,“一日色變,三日味變”是其保存的千年魔咒。為保障荔枝新鮮度,唐朝荔枝吏的“大招”是挖出整棵荔枝樹,裝入木桶,再“快遞”至長安,此法在當時保鮮效果最佳,但勞民傷財,可謂“一顆荔枝供宮闕,十家五家民力竭”。
而現代冷鏈技術與物流的發展,構成了荔枝“保鮮革命”的堅實基石,是其“鮮”抵千里的生命線。
在茂名市郊一處三千平米的打包車間內,林博東的團隊正與時間賽跑。預冷車間內,工人們正將妃子笑荔枝放入2℃的冰水池。“要浸泡到手摸水有發麻感,約半小時,這樣能快速鎖住鮮度。”林博東介紹道。冰水預冷能迅速帶走荔枝的田間熱,極大延緩其變質過程。
(現采的荔枝經分揀后,林博東與工人一起將其倒入冰池預冷)
保鮮技術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林博東為此交過昂貴的學費。他與團隊曾錯誤地將白糖罌荔枝直接泡冰水預冷,導致整批貨變色變味,損失超過二十多萬元。這一教訓讓他們明白:不同品種特性迥異。現在,他們已精準掌握不同品種的保鮮訣竅:妃子笑需下冰池預冷至手“發麻”,而白糖罌等更嬌貴的品種采摘后則需先在倉庫中自然冷卻,避免溫差驟變帶來的傷害。
持續保鮮接力的是冷鏈運輸環節。“11點前第一批完成預冷的荔枝必須裝車,每延誤一小時,品質就下降一分。”冷庫現場管理負責人李金瑾緊盯作業流程,分秒必爭。
每輛裝載約9噸荔枝的冷鏈車配備溫控系統,泡沫箱內放置冰袋維持24小時低溫,全程2-8℃恒溫運輸,將保鮮期從古代的“三日味變”大幅延長。高峰期每日六車鮮果,沿著“現代驛道”奔向全國。
標準革命:
品質驅動產業鏈升級
解決了“保鮮”這一生命線難題,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便聚焦于品質,一場荔枝的品質化升級正在商家和平臺的協同中展開。
過去荔枝市場規格混亂、信息不透明,“好壞一籮筐”,消費者難以辨別優劣,優質果農也常被劣幣驅逐。如今,平臺通過流量引導和嚴格標準,推動商家對果品進行精細分級,幫助高品質荔枝突破“優質難優價”的困局。
(果農送來新鮮的荔枝,林博東與其溝通荔枝數量和品質)
“妃子笑單果必須18克以上,紅度不超過果面的三分之二,而且不能有蟲眼。”分揀線上,林博東正仔細抽檢著采摘回來的荔枝。
這一套嚴格的選果標準源于拼多多“多多好特產”項目的品質要求。新標準中,拼多多要求荔枝單果重量需達18克和20克,標明單果克重、刨除冰袋后的凈重量、具體發貨時間等,平臺再依托“百億精選水果”傾斜資源扶持。
達標商家獲得平臺流量與專項補貼,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優質果,形成“優質優價”的閉環:果農提升種植標準的荔枝有了穩定銷路,“好果終于賣上好價”;消費者以實惠之資,盡享品質之鮮;平臺借“扶優汰劣”之策,持續凈化生態,構建“品質好貨促銷量”的健康循環。
(采摘回來的荔枝在傳送帶上進行分揀,以直徑區分大小)
“今年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實施后,平臺要求嚴格按標準發貨,同時給予優質商家補貼,引導商家收購更優質的果子,也能做更多推廣和服務。”林博東解釋道,“這種方式也能篩選出優質果農,我們要求果農提供克重達標、沒有蟲眼的荔枝,用比傳統收購者高的價格收達標荔枝,既能保障農戶收益,也能提升荔枝品質,激勵農戶繼續種植優質果子。”
當“好荔枝賣好價”成為全產業鏈共識,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已然清晰。
鮮味直達:
“貢荔”普惠背后的平臺賦能
西安張先生寫下了“果皮鮮紅”的評價,背后是七千余名回頭客以復購率為“荔小枝”投下的信任票,印證了品質升級贏得的市場回響。
(果園內,農戶正在對著鏡頭直播推薦荔枝)
支撐這場“鮮”味直達的,是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的深度賦能。財報數據佐證了“千億扶持”的大手筆。Q1財報顯示,拼多多一季度營銷費用支出達334億,相比去年同期暴漲近100億,同比增長43%,真金白銀反哺供需兩側。
在農業領域,“千億扶持”啟動“2025多多好特產”專項,繼續加碼水果、海鮮、水產等品類的扶持力度,深入全國各大農牧產區,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探索農貨上行新模式,助力產業提升附加值,助推農牧產業增產增收。
“多多好特產”生鮮專項負責人表示,在今年的茂名荔枝產季,平臺將通過流量傾斜、物流補貼、技術降本“組合拳”,將妃子笑、桂味等特色品種送往全國;通過百億補貼、萬人團等資源位加碼扶持優質商家,推動“優質優價”生態成型。
在需求側,百億補貼頻道同步啟動“百億商家回饋計劃”,提供優惠券激發消費活力。這種“平臺賦能”模式,成就了多方共贏:消費者享實惠鮮荔,農戶獲穩銷厚利,平臺則成功孵化“荔小枝”等頭部品牌。
(當日采摘下來的荔枝進行分揀和預冷后將發往全國各地)
從昔日貴妃獨享的奢侈品到現今萬家餐桌的尋常甜蜜,從古代“挖樹運荔”的奢靡到現代冷鏈直達的高效,這顆嶺南荔枝見證著中國農業的千年質變。正如新農人林博東所說:“我們不僅要讓更多人吃上物美價廉的荔枝,更要讓農戶的辛勤付出獲得應有回報。”當電商平臺將科技成果注入古老產業,一場關于普惠與價值兌現的現代農業敘事,正在荔枝枝頭悄然成熟。(作者:徐晗 張洪滔)
來源 | 華商網????
編輯 | 小樹苗 責編 | 阮固 審核 | 劉永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