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企集體承諾60天賬期新規,整車股承壓下跌,零部件板塊逆勢走強,政策推動下行業資金鏈面臨重塑。
文 / 張恒
A股汽車板塊已連續兩日下跌,6月16日收跌0.34%,延續了整車股普跌、零部件股走強的分化格局,反映出60天賬期承諾對產業鏈的影響還在持續。
具體的,長城汽車下跌2.45%、長安汽車下跌1.47%、廣汽集團下跌1.17%、上汽集團下跌0.93%、比亞迪下跌0.45%、中國重汽下跌1.45%、宇通客車下跌1.09%。而在板塊漲幅排行榜當中,前40位的均是汽車零部件企業。
近期國內車企密集表態,承諾將支付賬期控制在60天以內,這一現象是國家監管政策與行業規則變化共同推動的結果。
從國有車企,到民營龍頭,再到新勢力車企,這一承諾的企業涵蓋了整個產業鏈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長城,以及理想、小鵬、零跑、蔚來等。
推動該變化的背景是國務院發布的新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新規明確,大型企業在采購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或服務后,應在交付起60日內付款。除非合同另有合理約定,企業不得將付款與第三方進度掛鉤。
這樣的行業標準并非毫無根據,數據顯示,國際八大車企集團豐田、大眾、現代起亞、STELLANTIS、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本田、日產——2024年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平均為55.9天。其中,本田最低,僅為34.1天;STELLANTIS最高,為82.8天。相比之下,中國車企的賬期普遍偏長。
2024年,中國乘用車和商用車企業的平均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184.3天。其中,乘用車企業平均177.4天,商用車企業則高達192.2天,說明對上游供應商的賬期拖延問題更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公開承諾壓縮支付賬期的企業中,商用車企業較少。除了已經表態的一汽、東風和江鈴汽車,其他大多數商用車企業仍保持沉默。
個別公司的賬期數據尤其突出。商用車企業中,安凱客車的賬期高達293.6天,為全行業最高;乘用車企中,海馬汽車則為270.4天。
在已經承諾壓縮賬期的企業中,北汽藍谷的247.7天也居高位。作為北汽集團控股子公司,這一變化將對其現金流構成顯著影響。類似的還有小鵬汽車232.8天、東風股份221.3天、華晨中國210.9天和蔚來194.9天,這些企業若要將賬期壓縮至60天,勢必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
相較之下,賬期本身就較短的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小。比如,北京汽車為83.7天,廣汽集團112.9天,這類企業的現金流調整壓力有限。
與此同時,支付賬期的改變,將利好零部件供應商。數據顯示,A股254家汽車零部件公司2024年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01.5天。個體差異顯著:最低的是迪生力,僅24.8天;最高的是美晨科技,達248.7天。
對于大型零部件企業,影響可能有限。福耀玻璃、濰柴動力、拓普集團、華域汽車、賽輪輪胎等龍頭企業的應收賬款天數分別為70.1天、45.6天、77.4天、87.9天和42.2天,整體與60天的區間相距不遠。這說明龍頭的零部件企業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
但對中小零部件企業而言,壓力更為直接。比如市值最小的奧福科技,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50.4天,一旦客戶大幅壓縮賬期,小型供應商可能面臨現金流斷裂風險。
總體來看,車企縮短支付賬期是順應政策、對標國際,但真要落地,關鍵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那些原本就賬期較長、資金流緊張的車企,若不能改善自身現金流,那么其運營壓力將激增。尤其是新勢力車企,賬期縮短可能使其本就脆弱的資金鏈雪上加霜。【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