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叔
加拿大山間的G7峰會喧囂落定,會場外的世界卻添了一分寒意。
當川普提前離場,留下歐洲領導人面面相覷時,一個冰冷的事實被赤裸裸地拋在了基輔面前:烏克蘭的存亡之戰,正被一些人視作可隨意擱置的籌碼。
川普在峰會上的言辭仿佛一盆冷水,澆在烏克蘭的焦灼上。他輕描淡寫地提及那個將鵝踢出G8的“錯誤”,仿佛沒有這個“錯誤”,普丁便不會揮師入侵。
更令人齒冷的是他那份對普丁“被侮辱感”的“理解”,當克里姆林宮的坦克碾過烏克蘭的田野,當導彈撕裂烏克蘭城市的夜空,這份對侵略者“感同身受”的體貼,對在血與火中掙扎的烏克蘭人而言,是徹骨的殘忍。
言語之外,行動更為刺目。
歐洲盟友力主將鵝石油價格上限壓至45美元,試圖勒緊普丁戰爭機器的錢袋,川普搖頭拒絕。
英國、德國、法國領導人當面要求美國對俄施加更強力制裁,他無動于衷。
他口中念著制裁給美國帶來的“數十億損失”,仿佛烏克蘭的土地上每日流淌的鮮血與眼淚,可以簡單地用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來衡量。
他輕飄飄的一句“讓歐洲去做(制裁),看看效果如何”,不僅是責任的推卸,更是對歐洲盟友孤軍支撐烏克蘭抗俄努力的輕蔑。
更深的寒意來自戰場前線。
川普不僅斷然拒絕新的武器援助,甚至凍結了前任政府早已承諾的軍火。
烏克蘭發出的武器求購請求,如同石沉大海。那個曾夸口“24小時結束戰爭”的人,如今卻只對烏克蘭施壓,從未對克里姆林宮展示強硬,甚至要求烏克蘭單方面妥協。
當澤連斯基總統試圖在峰會上抓住最后機會,面對面問清川普的意圖,何時制裁?武器何來?援助幾何?
79歲的川普卻以“中東局勢緊張”為由,提前遁走。留下澤連斯基在峰會邊緣徒勞守候,這一幕是烏克蘭此刻國際處境最尷尬的縮影:它需要盟友,卻被最強大的盟友拒之門外。
川普的盤算路人皆知。他眼中只有那本美國的經濟賬,以及一張與普丁之間未來可能的談判桌。
烏克蘭的土地、人民、主權,不過是交易桌上可以犧牲的零頭。他并非不知道普丁的貪婪,卻執意相信可以靠交易滿足這頭巨獸的胃口。
然而歷史早已明證,對侵略者的每一次妥協退讓,只會換來更大規模的擴張。當川普為節省數十億美元而猶豫,他有意忽略的是,烏克蘭若倒下,整個歐洲安全架構崩塌的代價,將是美國未來百倍千倍的投入也難以挽回的。
G7峰會落幕,那份艱難出爐的聯合公報依然寫著“支持烏克蘭”。可當川普的飛機掠過云層,將盟友的焦慮和澤連斯基的質問拋在身后時,這些紙面承諾在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基輔的天空下,防空警報依然會響起,前線的士兵依然在缺少彈藥的困境中苦戰。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公開同情其敵人“感受”的潛在美國領導者,是一個對盟友呼聲充耳不聞的超級大國。
烏克蘭的抵抗不會因某個峰會的冷遇而停止。
但川普在G7峰會上留下的空洞與寒意,已經清晰地畫下了一道線,這道線的一邊,是烏克蘭人用血肉之軀捍衛的獨立與歐洲價值觀;另一邊,則是某些政客眼中冰冷的交易與算計。烏克蘭的冬天或許漫長,但比天氣更冷的,是某些“盟友”背棄承諾時吹來的風。
當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開始對暴徒的擴張流露出精明的曖昧,歷史不會忘記這令人心寒的一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