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韋東奕又火了。他去世乒賽做志愿者,蓬頭垢面、表情木訥、雙手舉牌,好像剛從圖書館儲藏室里撈出來,毫無存在感。但網友卻紛紛感動:“太純粹了!”“這才是真正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他是活在我們回不去的世界里的人。”
韋神為什么會成為全民偶像?不是因為他多“成功”,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失敗得很成功”的人。不婚不戀、不卷不爭、不修邊幅、不消費主義,不追熱點也不上綜藝,連牙都不整。
我們愛上的,是那個遠離成人世界的“童年自我”。
這不是對天才的膜拜,而是一次集體潛意識的“心理退行”。
“退行”(Regression)是心理學里的概念,意思是:人在壓力過大、焦慮強烈時,會退回到童年階段那種簡單、安全、低負荷的心理狀態。
比如:
上班族開始養寵物、看動畫、玩小時候的游戲;
社恐青年用“寶寶語”逃避社交;
戀愛中的人變得依賴、幼態、情緒化;
面對復雜世界,很多人選擇“裝死”“躺平”“不回應”。
這些都不是“幼稚”,而是時代的普遍心理現象。而韋東奕,是這個集體退行里最鮮明的符號。
他不是天才本人,而是——天真最后的避難所。
你有沒有發現:韋神從來沒說什么驚天動地的話,也沒有表演什么“逆天改命”的人生劇本。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激發了公眾極度的投射欲。
這是因為,他正好滿足了當代人內心最深的渴望:“我能不能不用當一個標準的成人?”
現代焦慮
韋神的投影
太累,不想社交
他只和方程說話,不回應世界
太卷,不想上進
他不爭名利,不談“成長”
太貴,不想消費
他不買奢侈品,愛吃饅頭和速食面
太難,不想表演
他不運營自己,也不解釋人設
太痛,不想承擔
他像個孩子一樣,被世界“保護”著活著
特別是一點非常關鍵也很少有人說:韋神是第一個全民偶像,連牙都沒整的。
他牙齒歪斜嚴重,長期齲齒,從不矯正;他的飲食毫無規律,經常面包配礦泉水;他的發型像用手抓出來的;他的衣服松垮,像宿舍床底隨手拎的。
他甚至不管理健康——在全民養生、健身、整牙、變美的當下,他像個從未踏進現代性的幽靈。
而我們,竟然愛他,尊敬他,覺得他是**“高質量男性”**。
這才是最迷人的悖論:他用一口爛牙,咬出了時代焦慮的逆寫。
我們當然知道韋東奕不是完人。甚至很多人說:他不配當榜樣。可問題是,誰還真的想做“榜樣”?
說到底,這一代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太努力但始終無感。
我們上進,我們努力,我們拼命考公考研考證、打造人設、修圖P圖、管理發言、謹慎社交、努力討好世界……但我們越來越厭倦成為“合格大人”。
我們想逃。逃到那個不用解釋、不用漂亮、不用贏也能活的地方。
而韋神恰好在那里:不修邊幅,不合群,但他沒被世界懲罰,反而被世界尊敬。
這給了我們一個沉重而甜蜜的幻覺:
“也許我不完美、不成熟、不上進,也可以活下去。”
這不是追星,這是精神自救。
四、這不是天才的勝利,而是“反表演”的勝利
韋神的“天才”固然被吹得天花亂墜,但他的真正魅力,不是智商,而是**“低人設感”**。
他不說話,就讓你投射;
他不表演,就顯得真實;
他不解釋,就成了神秘;
他不更新社交媒體,于是永遠沒有“翻車”風險。
在信息嚴重過載、每個人都在“表演成為自己”的當下,“不表演”本身,就是最大的光環。
這是一種逆向稀缺。
你看他在微博熱搜上,總是以一種“被路人抓拍”的方式出現。
他不像其他偶像那樣“經營熱度”,反而讓人覺得:他真的不在意這個世界。而我們,在意得太辛苦了。
韋神不會被包裝成“全民模仿對象”,也不該被神化為“國民榜樣”。
但他之所以會火,絕不是偶然。
他是這個世界對“清潔欲”“逃離欲”“自我保護欲”的一次大規模心理投射。
他不卷、不爭、不換人設、不談成長,甚至連牙都不補。他就像一個漂浮在現代性邊緣、天真未泯的幽靈,而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時候那個沒被訓化的內心小孩。
不是我們在膜拜韋東奕,而是我們太想逃回那種狀態了。
逃回一個沒人逼你戀愛、沒人逼你賺錢、沒人逼你變美、沒人逼你合群的地方。
逃回那個,只要你專注,只要你安靜,世界就不會傷害你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