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房買賣交易中,因購房者斷供引發的糾紛屢見不鮮。近日,九原區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追償權糾紛案件時,雙方劍拔弩張的對峙,在承辦法官的調解下迎來戲劇性轉折……
案情回顧
2017年7月,張某與包頭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房地產公司)簽訂了《包頭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合同》,依約購置該公司開發的包頭某小區房產一套,房屋總價款951813元。張某先行支付首付款391813元,剩余560000元通過按揭貸款方式支付。
次年6月,張某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市某支行簽訂《個人購房購車借款及擔保合同》。房地產公司依約完成房屋交付后,張某卻未能按照約定向銀行償還按揭貸款。自2021年1月起,貸款銀行陸續24次從房地產公司的銀行保證金賬戶扣劃款項,累計達73912.6元。房地產公司多次向張某追討代償款項均未成功,無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訴訟。
調解過程及結果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仔細研究了雙方提供的證據,了解雙方的具體訴求。考慮到直接判決可能會讓張某背負沉重的債務壓力,也不利于房地產公司快速收回代償款項,在征得雙方同意后,承辦法官決定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調解伊始,房地產公司態度堅決,要求張某立即償還全部代償款項73912.6元,并按照一定比例支付逾期利息,以彌補公司損失。張某則表示,自己目前經濟困難,實在無力一次性償還這么多錢,希望能夠分期履行。
承辦法官見狀,分別與雙方進行單獨溝通。“張某目前實際經濟狀況確實比較困難,能不能給他一些緩沖時間,分期收回代償款,這樣既有助于解決問題,也能展現企業的人文關懷。而且,如果堅持要求張某一次性償還,即使后續申請強制執行,張某也無力履行。”經過耐心溝通,房地產公司的態度有所松動。
之后,承辦法官又與張某談話,嚴肅告知其不履行還款義務的嚴重法律后果,包括個人信用受損、可能被限制高消費等,這將對他的生活和未來發展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張某表示,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愿意積極配合解決問題。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這場劍拔弩張的對峙,在法官"法理相融、情理并重"的調解智慧中,化作握手言和的溫暖結局。這不僅讓企業及時止損,更避免個人因債務危機陷入生活困境,彰顯了司法既有裁判力度、更有為民溫度的價值底色。
來源丨執行局 劉博文
審校丨劉 杰
審核丨逯瑞杰
終審丨王銳軍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包頭九原法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