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咱好好嘮嘮伊朗這“兩頭不討好”的處境,背后的歷史恩怨可太有嚼頭了!
先說現在這局面:美國指著它鼻子罵“邪惡政權”,以色列把它當成中東亂局的根兒,按說伊朗扎進反美反以的陣營該當個“香餑餑”吧?結果您猜怎么著?連自個兒陣營里的主兒都瞧不上它!為啥呢?一是嫌它辦事兒搖擺不定,二是好多國家壓根兒不待見“政教合一”這一套,甚至有人指著鼻子教伊朗該咋活——又是喊著“宗教改革”,又是嚷嚷“放棄政教合一”,鬧得巴列維的后裔都摩拳擦掌,想重掌大權了!
說到巴列維王朝,那可真是伊朗歷史上的“魔幻時期”。老國王巴列維那會兒,德黑蘭街頭有酒吧、舞廳、俱樂部,女人不用戴頭巾,穿著小短裙在街上晃,乍一看跟巴黎似的!但您要是扒開表面看本質,那時候的伊朗其實是“半封建半殖民地”——1921年,巴列維他爹禮薩·汗發動政變建立王朝,到了1941年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美伊關系好得跟“父子”似的。
可二戰結束后,伊朗人也受了獨立浪潮的刺激,出了個民族英雄總理摩薩臺,跟咱電影《創業》里的周挺杉似的,非要把石油工業國有化,跟美國人叫板!美國哪兒忍得了這個?直接搞了場“阿賈克斯行動”,跟演電影似的把摩薩臺趕下臺,巴列維這才重新坐回王位。
巴列維想穩當坐江山,就得給老百姓點甜頭,學土耳其搞起了“白色革命”。說白了就是“經濟大發展,民主不跟進”,跟樸正熙時期的韓國、蔣介石的臺灣一個路數。改革確實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可另一部分人還在喝西北風。
更絕的是,巴列維為了做榜樣,先分自己的地,再分別人的,最后連清真寺的地都敢動!這下可惹惱了教士階層,阿亞圖拉們跳出來罵國王“得罪真主”,其中就有后來大名鼎鼎的霍梅尼。霍梅尼多次抗議,結果被抓起來流放土耳其,那會兒老百姓還覺得挺痛快,覺得沒了這些“老頑固”,日子更自由了!
但巴列維不懂咱中國的“物極必反”啊!伊朗畢竟是傳統伊斯蘭社會,大城市里燈紅酒綠還行,到了庫姆這種小地方,老百姓看不慣那套世俗化做派。教士階層帶著信眾抗議,連美國幫著建立的秘密警察都壓不住。結果霍梅尼被老百姓歡呼著迎回國,美國當場傻眼,利益全沒了。
現在的伊朗呢?哈梅內伊掌權,但國內好多人討厭他,跟當年討厭巴列維似的。有人問會不會再來個“禮薩”推翻現政權?難說!要是哈梅內伊也走上霍梅尼當年流亡的老路,伊朗人會不會又懷念起伊斯蘭教國家?其實伊朗人自己都在迷糊:“我們不反對共和國,也不反對伊斯蘭教……但到底該反對啥呢?” 就這么在世俗與宗教、傳統與現代之間來回晃悠,活脫脫一部中東版的“歷史循環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