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7 16:16 發(fā)布于:山東省 來源:搜狐網(wǎng)日照日報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一趟趟公益慢火車宛如時光的使者,悠悠穿梭在廣袤大地,連接著城市與鄉(xiāng)村,傳遞著溫暖與關懷。近日,8324次公益慢火車又開啟了一段特殊旅程,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鋁行天下”非遺鋁編團隊師生的加入,為這趟列車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讓乘客們在旅途中邂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獨特魅力。
(圖片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通訊員提供)
非遺登車,激活傳承“新引擎”。鋁編,這門古老而精妙的編織技藝,以鋁絲為神奇畫筆,在匠人們靈巧的手中,歷經(jīng)纏繞、走線、組裝、塑形等一道道精細工序,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它承載著歲月的沉淀,凝聚著先輩的智慧,然而,在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當下,傳統(tǒng)鋁編技藝如同一位遺世獨立的隱者,漸漸淡出大眾視野,亟待新的契機重煥生機。
鐵路部門攜手鋁編非遺團隊走進列車,恰似一場“及時雨”,讓鋁編與大眾實現(xiàn)了一次親密接觸。當乘客踏入車廂,便如同踏入了一個鋁編藝術的奇妙世界。在這里,他們可以近距離觀看鋁編制作流程,目睹一根根平凡的鋁絲如何在師生們手中“蛻變”;還能親自上手體驗,在實踐中感受藝術誕生的神奇過程。一時間,乘客們心中對傳統(tǒng)技藝的興趣被熊熊點燃,探索非遺文化的欲望也被徹底激發(fā)。
這種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承方式,打破了非遺與大眾之間的隔閡,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鋁編、喜愛鋁編,這不僅為非遺文化的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更在無形中為其創(chuàng)新性開發(fā)開拓了新思路,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成功“轉型”,成為符合當代人審美與喜好的民族歷史文化“活化石”。
慢車前行,鋪就快樂“新軌道”。中國高鐵風馳電掣,彰顯著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公益慢火車則不疾不徐,盡顯人文關懷的溫暖溫度。當8324次慢火車緩緩前行,乘客們仿佛掙脫了時間的束縛,擁有了充裕的時光。他們可以悠然地望向窗外,讓目光隨著列車的行進,盡情領略祖國山河的遼闊壯美,從連綿起伏的山巒到廣袤無垠的田野,每一處風景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珍貴禮物;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在鋁編團隊師生的指導下,親手制作一件獨一無二的鋁編作品,在與鋁絲的親密接觸中,用指尖傳遞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他們更有了難得的機會,陪伴在親人朋友身旁,聊聊家常、分享趣事,用真心彌補平日里缺失的陪伴與關懷。
非遺進列車活動,宛如一場心靈“減壓之旅”,幫助忙碌奔波的人們暫時逃離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卸下身心的疲憊與重負,駛入自由、愜意的人生軌道。在這段旅程中,每一個欣賞美景的瞬間、每一次制作鋁編的嘗試、每一刻陪伴家人的時光,都化作了快樂而難忘的記憶片段。假以時日,這些片段如同璀璨的拼圖,在人們的腦海中匯聚、拼接,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精神畫卷,繪就一片熠熠生輝的生命星空。
8324次公益慢火車上的這場非遺之旅,是一次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是一趟快樂溫馨的心靈旅程,更是鐵路部門踐行社會責任、提升服務品質的有力見證。它讓我們看到,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非相互對立,而是能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這樣充滿創(chuàng)意與溫情的活動在鐵路線上展開,為人們帶來更多美好的體驗,為社會傳遞更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信陽 孟慶港 李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