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檢察官文聯主席盤樹高(中)在創作
筆者從事新聞工作數十載,采訪過眾多優秀典型人物,卻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一位新時代優秀政法文藝工作者——他是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原專職副書記、永州市檢察官文聯主席、永州市文聯兼職副主席盤樹高,他堪稱全方位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樹高繪畫
當筆者提起盤樹高這個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因他出了五本專著,編輯了六本書。其中最近出版發行的愛國主義教育經典、紅色革命歷史題材、永州市2025年共讀十本書的《探路》長篇小說,網上閱讀量300萬余人次,引起了較大反響;也知道他是個篆刻家,篆刻作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過;還知道他是個優秀法官、檢察官,在湖南省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當了20年法官,恪守自己“站在公正立場辦案,樹立法官形象;為當事人設身處地著想,送當事人溫暖;用事實和法律說話,讓當事人息訴服判”的辦案信條。他所辦案件無改判、無發回重審、無投訴案件。曾被評為首批“湖南省優秀法官”“湖南省第五屆優秀青年衛士”。盤樹高任職回避到永州市檢察院工作13年,參與辦理震驚全國的“衡陽破壞選舉案”等幾十起大要案,被記功9次和評為“湖南省十佳熱愛讀書檢察官”和“辦案能手”。
筆者前面說的這些只是開胃小菜,大家都知道,但有一點,很多人肯定不知道——那就是他還是一個畫家。筆者今天就說說他的畫吧。
記得,筆者第一次看到盤樹高的畫是一次美展上。他創作的國畫《修道陽明》,反映的是秀峰和尚在陽明山修行的情景。畫中秀峰禪師閉目打坐,周圍云霧縈繞、奇松林立、怪石陡峭、泉水潺潺,可以看出他的筆墨老道、意境深邃,把陽明山的幽靜和秀峰得道意境,用流暢的書法線條表現在宣紙上,讓參觀者駐足欣賞,引起共鳴。
筆者第二次見到他的畫是《懷素習書圖》,描繪出懷素在芭蕉葉下練習書法的藝術形象。畫面上的懷素身著袈裟,神情幽怨,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手持毛筆盡情書寫,人物面部刻畫逼真鮮活,展示了唐朝狂草書法家懷素的個性習氣和精神風貌,作品構圖嚴謹,線條流暢,筆法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盤樹高始終牢牢牽引著我的目光。當看到他創作的《板橋聽竹》作品在中央國家機關干部職工廉政文化建設書畫邀請展上展出,并獲得二等獎。該展是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主辦、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中國檢察官文學藝術聯合會等9個單位承辦,邀請中央美院、美協等專業評委從全國幾萬張參賽作品中評選出來的。
《板橋聽竹》作品描繪了鄭板橋坐在怪石上閉目聆聽竹聲,透過畫使人們聯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為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著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足見盤樹高的繪畫題意和藝術水平。
盤樹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前,盤創作了一幅反映抗戰題材的國畫作品,報送省里被組委會確定為重點作者,參與湖南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他根據要求創作了一組四幅抗戰題材的國畫作品,在全省政法系統第24屆書畫、詩詞、攝影展獲大獎,并被選送進京在北京盧溝橋中國抗戰紀念館展出,應邀赴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
四幅抗戰題材作品中的第一幅作品是《牛莊血戰》,畫出“中日甲午”戰爭 “牛莊之役”的戰爭情景,這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二月,日軍由海城分路進攻牛莊。清軍徐邦道、李光久、魏光燾等部堅決抗擊。提督譚桂林、鄧敬財、總兵余福章壯烈犧牲,2000多名士兵傷亡。此役,清軍敢于以弱碰強,且能重創數倍于己的日軍,雖敗猶榮。盤樹高的創作時,把清軍將領李光久、魏光燾的帥旗飄揚在戰場上,將領率領士兵奮勇殺敵,將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描繪出清軍眾將士慷慨激昂的作戰姿態,彰顯出中國人不屈不撓的英雄氣魄。第二幅是《長沙保衛戰》,他把長沙古城門為背景,抗戰官兵沖出城門,將入侵日軍殺得屁滾尿流,表現出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英勇氣概。第三幅是《雪峰之魂》,畫面近處是女衛生員為一名傷兵包扎,山坡上的將士在沖鋒。畫的右上方是雪峰山上的抗戰官兵,正在奮勇消滅被伏日軍。第四幅作品是《巷戰廝殺》,反映長沙、常德、衡陽保衛戰,抗戰官兵與日軍進行巷戰的場面。
盤樹高在創作上列四幅組畫時,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設計墨稿,清晨5點起床上色,創作了近半個月才完成。該組作品顯現出他的繪畫技藝精湛嫻熟,人物形象畫得自然逼真,構圖巧妙,描摹細膩,立意樸實深遠,以獨具風格的繪畫語言,對抗戰精神進行了精準的刻畫,體現了盤樹高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堪稱精品。
盤樹高在建黨10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90周年之際,分別創作了《誓言》和《長征路上》,尤其是長征路上,繪畫近處是紅軍戰士昂首闊步往前走,中景是紅軍隊伍依次穿過少數民族的吊腳樓,遠景是崇山峻嶺。作品從下往上看,紅軍隊伍像“之”字形,后面的隊伍一直虛化融入上水雨霧,他的這幅作品畫出了深度和意境。
求藝情節
盤樹高是瑤族后代,從小生活在偏僻而貧窮落后的瑤寨,上山砍過柴,下田種過地;尤其是其父母將兩個哥哥遷出農村后,他與3歲的妹妹跟著70多歲的老奶奶在農村生活了一年。那一年里,他每天放學回來一邊放牛、打豬草,一邊帶著年幼的妹妹,成了家里的“男子漢”。從而,養成了吃苦耐勞,干事認真和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性格。盤樹高初中畢業后考入永州市工藝美術中專,在張平靜、高雙洋等老師的悉心教導下,開始正規的書法、繪畫學習。
1989年3月,盤樹高投考高等院校失利后,毅然打起背包,把家鄉九疑山上文人墨客的高曠清雄之氣,裹進了綠色的從軍路。入伍后,他隨部隊進駐安徽黃山市。皖南山區 7000余名革命先烈的英勇氣概和壯烈犧牲精神,充實了他的創作靈感,給他的繪畫創作注入了活力。1991年,部隊安排他參加南京軍區舉辦的戰地宣傳培訓班學習后,又選送他參加南京軍區放映大比武,獲得第六名。激勵他不斷創作,并開始在“意”和“境”上下功夫,慢慢地朝“專業”隊伍靠攏。
盤樹高在創作探索的同時,十分注重向著名的書畫前輩請教。“1992’第一屆中國黃山國際旅游節”召開時,他作為軍方代表出席了大會,有幸見到了一些全國各地的書畫名家。其間,他左右不離的陪伴他們游山觀景,以謙虛誠懇的求教姿勢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從而贏得了他們親切的傳教和點撥。離別后,一位知名畫家在給他的信中道出:“樹高,你有一股闖勁,具有軍人美德,且生活在火熱的軍營,體會到常人不能嘗到的真實和感人的故事以及見到許多動人壯烈的場面,這給你在今后的創作思維儲藏了不可估量的潛力……。”
于是,他在1992年“全軍第四屆書畫展中”展出了《秋韻》國畫,并得到了中國當代詩書畫壇享有盛名的北京書法協會主席柳倩的賞識,并在他的作品上題文作詩,又得到了二炮總部首長的肯定。同年,還在全國“學雷鋒書畫大賽”、全國“老山杯”書畫大賽和二炮首屆放映員書畫賽中獲獎。四年的軍旅生活,不僅鍛煉了他的體魄,更注入他強勁的創作動力。
1993年,盤樹高轉業分配在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每年都在湖南省政法系統書畫詩詞攝影展中獲獎,先后結識了陳白一、李立、鐘增亞等老師的悉心指導,在書畫篆刻藝術上大有長進。
選準定位
大家對盤樹高的印象就是待人熱情,處事嚴謹,工作勤懇出色,是藝術道路上的苦行僧。他常說:“自己是個公務員,吃皇糧、拿俸祿,理應用所學的藝術為人民服務,為黨工作,緊跟時代步伐,能在‘百花齊放’中曇花一現,足矣!”。由于之前單位事情繁忙,家里簡陋狹窄,前些年只能偏愛走到哪里都可以創作的篆刻藝術,而將繪畫放在了一邊。
盤樹高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和知識累積,在藝術追求上不再局限于篆刻而重新拾起繪畫。他先后臨摹了許多畫作,但沒有表現自己的個性。就在他迷茫的時候,單位和一些基層法院要他負責法院文化建設,他在邀請省市名家進行創作時,自己也拿起畫筆創作了一些花鳥、山水作品。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書法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同時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風格。
盤樹高在與知名畫家石綱、袁紹明、趙洪琦等老師交流時,他們無意中指導其人物畫有發展潛力而啟發了盤樹高。他認為當代畫山水、花鳥等作品的畫家多,畫人物的作者卻少,自己專攻人物畫其作品才能有一席之地。于是,他找來許多古今法制人物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反復構思草圖,先后創作了“包拯斷案”“當官如海瑞”“村頭普法”等一系列主題突出,線條流暢,色彩鮮明的人物畫,讓人仿佛置身其中,領略到藝術的魅力,展現出他的繪畫造詣,而得到老師和道友的認可,鼓勵他沿著這條道路一直創作下去。
之后,盤樹高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創作,才有了文前《板橋聽竹》等作品獲全國大獎,足見他的畫作初見成效。單位領導很愛才,提出打造“新小石潭記”文化品牌,盤樹高積極參與,不遺余力的貢獻力量,該品牌被評為湖南省檢察機關第三屆“十佳文化品牌”,湖南省檢察官文聯零陵創作基地和永州市十佳文創基地等榮譽。
如今,盤樹高正積極投身于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探路》情景畫的創作,并計劃舉辦個人畫展。他始終秉持“用藝術為人民服務,為黨工作”的信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們期待著他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盤樹高主席向湖南民生在線總編輯吳明德贈送“明德樹人”作品
來源:湖南民生在線
作者:吳明德
編輯:徐滿哥
一審:徐滿哥
二審:余 生
三審:謝 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