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記者 蔡暉
2025年6月17日上午10時30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陽明的故事·龍場悟道》貴陽孔學堂特展,在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隆重啟幕。初夏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會館那古樸的建筑上,仿佛為這場文化交流活動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預示著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
這次展覽,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精心主辦,得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公益財團法人日中友好會館、國際儒學聯合會等眾多機構的鼎力支持。它宛如一座橋梁,橫跨在中日兩國之間,旨在通過陽明文化的深度展示與廣泛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文的深度互動與思想的共鳴回響。
回溯歷史的長河,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互鑒,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源遠流長。秦漢之際,徐福乘樓船東渡日本的傳說,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兩國文化交流的早期天空。隋唐時期,交通往來達到鼎盛,鑒真和尚歷經十一年,六次東渡,終于抵達日本,將佛教文化與中華智慧播撒在那片土地上。而日本遣唐使十余次入唐,如饑似渴地引進典章、制度、文物、書籍等,為日本的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到了明代,王陽明及其學說宛如一顆耀眼的新星,成為中日之間新的橋梁。陽明先生,這位被譽為“立德、立言、立功”的真三不朽之圣人,其思想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中日兩國仁人志士的心田。“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思想,如同璀璨的明珠,在中日文化的天空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芒。自日本江戶時代以來,從中江藤樹、熊澤蕃山,到明治時期的吉田松陰、西鄉隆盛,再到近現代的井上哲次郎、岡田武彥,無數仁人志士致力于陽明學的研究與推廣,使其成為中日交流的重要紐帶,連接著兩國民眾的心靈。
開幕式現場,嘉賓云集。貴陽市市長王宏率領政府代表團出席,他們帶著貴陽人民的深情厚誼與對文化交流的美好期許而來。中日兩國嘉賓日中友好會館會長宮本雄二、日中友好會館理事長小川正史、日本華僑華人聯合總會會長陳隆進、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王敏教授、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會長高小飛、《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蔣豐等出席。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公參陳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日本代表處代表史銘也到場共同見證這項文化盛事。
“龍場悟道”,是王陽明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節點,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國思想史的天空。龍場驛,那個位于中國貴陽修文的小小驛站,因為王陽明的到來,成為了追思感悟陽明思想的圣地。大明王朝正德元年(1506年),35歲的王陽明遭遇“劉瑾之禍”,在北京皇城午門外蒙受奇恥大辱的“廷杖”后被貶謫為貴州龍場驛驛丞。正德三年(1508年),37歲的他踏上了貴陽這片土地,正德四年(1509年)歲末離開。雖然王陽明在龍場生活不到兩年時間,但那卻是他人生中最艱難、也最輝煌的時期。在這里,他經歷了饑餓、疾病、死亡等人生苦難,卻也在這苦難中完成了“龍場悟道”,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開辦了第一家心學書院——“龍崗書院”,傳道講學。
陽明心學體系在貴州初步形成,貴州貴陽也因此成為了“陽明心學圣地”。此次特展,貴陽孔學堂精心挑選了與王陽明“龍場悟道”有關的詩文、警句,邀請中國著名書法家創作,并配以圖文說明作品的背景故事。那一幅幅書法作品,猶如一扇扇窗戶,讓觀者得以窺探陽明先生一生最重要的一段經歷,感受他在困境中堅守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此次展覽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中國老、中、青三代書法家共同參與,他們用筆墨書寫著陽明先生的思想精華,將人心之美轉化為線條的震顫。20世紀30——40年代出生的書法家戴明賢、王冬齡、金鑒才,他們如同沉穩的長者,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更加注重人文修養,創作沉穩大氣,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歲月的沉淀與智慧的結晶。20世紀50——70年代初出生的書法家楊昌剛、何滌非、王新元、余良峰,作為中生代書法家,他們勇于探索,是碑帖融合的突破者,嘗試在全球化語境中尋找書法的現代性轉化,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創新與活力,展現了書法藝術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而出生于70 —— 80年代的青年書法家蔡棟、楊建、李茂江、沈浩、閔思源、張洪榮等,大多接受過系統書法高等教育,他們的作品風格多樣,涵蓋篆隸楷行草各體,展現出“百花齊放”的代際風貌,讓人感受到書法藝術的蓬勃生機與未來希望。
書法,是“人的藝術”,是“將人心之美轉化為線條震顫”的靈魂工程。以書法形式表現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心路歷程,展現其思想精華,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心與心的碰撞和交融,讓觀者在欣賞書法之美的同時,也能深刻領悟到陽明思想的博大精深。
貴陽市市長王宏歷來主張“講短話”,幾乎是脫稿致辭,他深情地說:“壯思風飛沖情云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516年前,一代大儒王陽明留給貴陽的這幅楹聯,其中一個“爽”字成就了今天“爽爽貴陽”的城市品牌,而“壯思風飛”直到當下仍是貴陽“知行合一、協力爭先”城市精神的核心力量。
他認為今天的活動有三重意義:第一是根尋歷史,第二是促進文明互鑒,第三是賦能地方發展。與此同時,王宏市長提出三點合作建議:第一,加強學術交流協作;第二,拓展文化藝術交流;第三,共同推動文旅融合。通過舉辦這次展覽,他希望更多日本民眾了解陽明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價值,了解貴陽這座富有陽明文化底蘊和良好生態的城市的魅力,共同推動中日友好和文明互鑒。這番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間,讓人感受到文化交流的力量與美好。
日中友好會館會長宮本雄二在致辭中表示,當年王陽明先生在北京的時候,可能與普通百姓的接觸并不多。但他被貶到貴州之后,與少數民族、普通百姓接觸很多。他不僅學到了百姓的生活智慧,也把儒家思想傳播給了他們。他的思想、他的行動,都扎根在民間,這一點非常重要。我認為,王陽明先生的經歷與學術突破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今天我們舉辦這個展覽,也是為了進一步拉近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關系。但這次展覽與以往不同。本次展覽內容圍繞的是中國思想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先生。他的思想不僅對中國,對日本、朝鮮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公參陳錚在致辭中表示,大家在日中友好會館舉辦的這次展覽中,不僅可以欣賞到優秀的書法作品,還能通過作品的內容,深入了解“心學”的思想內涵。在當今世界,中國正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相信,陽明學在這一理念的實踐過程中,將會發揮更大作用。因此,我向在場所有朋友呼吁:請帶上你的朋友,帶上你的家人、鄰居,一起來觀看這次展覽。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收獲!
此次展覽,從2025年6月15日持續至20日,在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精彩呈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