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泡泡瑪特大漲,一下子,全網都在議論這件事。
我一個讀者跟我聊了他慘痛的經歷。
泡泡瑪特剛上市那會,他就十分看好這家公司。
不過當時的估值在200倍左右,他覺得太貴了,所以一直下不去手。
后來股價跌到了30港元左右,直接腰斬,估值跌到了42倍左右。
他一看跌了這么多了,于是果斷下手。計劃每跌10%賣一手。
心想著,頂多就還有30%的跌幅吧。
只不過,后來直接給跌到了9.95港元(不復權)。
相當于腰斬之后,還來了個膝蓋斬。跌得他頭暈目眩。
他抄了五次底后,就不敢再抄了!害怕自己被抄家了。
后來,泡泡瑪特在2022年11月之后絕地反彈,從9.95港元漲到最高28港元。
遺憾的是,這個讀者并沒有拿住,在震蕩上漲的過程中賣掉了,結果還虧了23萬。
如果他堅持拿到現在,也能賺好多倍,畢竟現在都250港元以上了。
但世界沒有如果,也不可能倒回讓他重來一次。
這個讀者很明顯是看對了,但沒做對!
這個話題很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一、我當時就看對了...
以前我跟我媽有一段對話很有趣。
在2008年,我媽聽朋友介紹了一套房子,正好她手里有閑錢,可以全款拿下。
于是就打電話問我的意見。
我當時在讀大學,我說,我還沒拿定主意要不要去留學,這筆錢先不用吧。
后來,這個房子肯定是漲價啦,而且還漲了很多。
我老媽就很懊悔。她說:我當時就看準了的,如果不是你猶豫要不要留學,這都賺了好多錢了。
說的我無地自容啊!
后來我工作幾年了,大概是2015年,老家那邊修了一個所謂的國際商貿城。
開發商準備把這些鋪面拿出來銷售,并承諾前五年都能租出去。
我老媽又打電話問我要不要搞一套。
我堅決攔著她去買,為這事她還嘀咕了好長時間。
她說:誰誰誰都買了,好多人都買了。
我大概明白她的想法,她看到身邊的人都搶著買,心里著急。
最終呢,這個商貿城連個鬼影都沒有。
如果當時買了,不但收不到租,現在也找不到下家接手。
不過奇怪的是,我們老媽從來不會提商貿城她看走眼的事,卻總愛用08年那套房子來說事,而且責任都推到我身上。
怎么樣,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跟老媽一樣的經歷,對于曾經看對的事,念念不忘。并且想當然認為自己是可以抓住機會的,都怪某個人耽誤了他。
然而,對于曾經看錯的事,完全拋之腦后了。
于是,大部分人都有過度自信的毛病。
但我就納悶了,如果當時真的那么篤定這個大機會,為啥就是沒下得去手呢?
二、看對很容易,做對很難
資本市場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發表自己的觀點。
大家要是仔細關注博主們的文章就會發現。
這些博主會發表很多觀點,并做出很多預測。
一旦預測對了,就會跟粉絲講:你看我判斷很對吧!
或者他會說:我早就說過...你看沒錯吧...
而預測錯的事呢?不好意思,絕口不提!
其實看對很容易,市場不是漲就是跌嘛。
我們大概有50%的概率預測正確。
如果預測的次數多,那么預測正確的絕對數字肯定也很高。
但這有什么卵用嗎?
這些博主能做對嗎?
比如,一個博主預測泡泡瑪特會大漲。
但打開他的持倉,他自己也沒買。
為啥沒買呢?
這事其實不難理解。
我很多朋友都愛請教我工作上的難題。
他們聽完后都覺得我說得很有道理,感嘆道:要是你來做,肯定能成功。
這句話把我冷汗都嚇出來了。
我說:要是我來做,我會做得比你還爛。
你想啊,都說換工作窮一年,換行業窮三年。
別人的工作,我從來沒做過,怎么可能上手就搞定?
如果還是跨行業的工作,就更別提了,我肯定會做砸。
投資市場也同樣如此。
A股5000多只股票,我怎么可能對所有股票都精通?
實際上,我能搞定的股票,就幾個而已。
但幾個就夠了呀!
憑幾個股票賺100萬,和憑1000個股票賺100萬有啥區別呢?
不都是100萬嗎?
相比于搞懂1000個股票,搞懂幾個股票可容易得多!
于是我就能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玩呀!多好呀!
三、老師,你怎么看?
這句話,我經常被問到。
我相信很多朋友也非常愛問這句話。
但這就有一個問題了,別人回答了你,你會怎么操作呢?
說來也搞笑。
假設一個讀者問:老師,你怎么看泡泡瑪特?
我當然可以把悅己消費、IP、盲盒的心理原理、年輕人的痛點、國潮都給你講一遍。
但這有用嗎?
如果你換一個問題:老師,你會怎么操作泡泡瑪特。
我立刻就會回答你:我不買。
所以呀,大家伙在問了別人的觀點后,別忘了問問別人會怎么做。
如果對方壓根就不買,你還聽他嘮叨了半天,這就是聽了個寂寞。
實際上,當我社群的小伙伴問我類似的問題時,我通常都會勸他們少去關注熱點。對咱們沒啥好處。
一個新東西剛冒出來,我們不大可能這么快就能搞懂它。
做投資一定要守住能力圈,然后在慢慢的拓展能力圈。
能力圈范圍外的東西,絕對不要碰!
當然,嘴上說一說肯定沒問題,反正又不買。純當看熱鬧。
四、買入后,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信心
咱們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看對,通常都是用結果來判斷。
但這是不對的。
就比如文章開頭那個讀者。
如果他真的看對了,為啥還虧錢呢?
為啥他克服不了人性的弱點呢?為什么扛不住上漲呢?
他的信心為什么在下跌中崩潰了?
他為什么沒有等到股價爆發?
當你發表了一個觀點后,只有買入才能檢驗你對自己觀點的信心。
如果一點股價波動就讓你動搖了,讓你恍惚了,讓你懷疑了。
那么你有沒有看對,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你不可能做對。
因此呀,持有才是檢驗投資者最好的試金石。
五、什么是做對?
最后,我必須要解釋一下什么是做對。
千萬不要以為在最低點買入,在最高點賣出就是做對。
更不要認為賺了錢才是做對。
關于做對這件事,我建議大家要這樣去思考:
第一,買入前充分思考,獨立思考;
第二,買入前先把操作寫下來,比如,什么時候買,怎么買,什么時候賣,怎么賣;
第三,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這才是做對了;
第四,如果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之前的計劃錯了,立刻把新的計劃寫下來,并嚴格執行。
你看,這全部涉及行動,而不在于你嘴上怎么說。
如果你寫不出來,不好意思,請別買。
這就跟學生學習一樣,你若寫不出來,就說明你沒搞懂。
還要注意的是,只要按照計劃做了,即便虧了,也是做對了。
有誰規定每筆交易都必須賺錢的?
如果你是玩技術分析的,虧錢反而是常態,因為技術分析的錯誤率往往高于50%。
回到文章開頭的讀者,大家想想看,他到底錯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