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劉娜
首發(fā)公眾號 | 閑時花開
文痞亦慈悲。
這是我看了闊別公眾視野18年的王朔,前兩天攜帶新書《起初》系列,做視頻訪談時最深的感受。
他依然嬉笑怒罵,依然睥睨天下,依然幽默玩梗,但從他謹慎用詞、左右辯證、就事論事的表達里,你又能敏銳地捕捉到:
昔日那個張牙舞爪地開創(chuàng)“流氓文學(xué)”、影響一代人的王朔,那個攻擊主流文化、逮誰罵誰的“攪局者”王朔,那個拿自己開刀寫下《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的王朔,正在消失。
與此同時,一個被衰老和疾病聯(lián)合降服的王朔,一個向現(xiàn)實和命運敬畏臣服的王朔,一個從尖銳的“非虛構(gòu)”寫作走向荒誕的“虛構(gòu)”寫作的王朔,正在誕生。
他消瘦的面容,松弛的皮膚,沙啞的聲音,甚至力不從心的故作張狂下欲蓋彌彰的妥協(xié),都讓我想起這句話:
一個人老后,真的會變慈祥。
中醫(yī)大師徐文兵老師,用“傷感”和“心疼”來形容王朔的這種巨變。
人生是一場均值回歸。
年輕時的快意恩仇和恣意縱欲,勢必在年老后出現(xiàn)精氣下陷和佛系柔軟。
王朔如此,每個有過鮮衣怒馬往昔的人,都如斯。
作為看過王朔早期多部代表作的80后,我和我的同齡人如今也都步入中年,奔向老去。
人生最殘忍的真相之一,就是看著昔日一個個熟悉的人猝不及防地衰老后,驚覺自己也早已不再年輕。
結(jié)合王朔“流氓不再,佛心自現(xiàn)”的近況,談?wù)勅死先サ恼嫦唷?/p>
★第一,食欲,愛欲,回歸無欲。
王朔在訪談中說:
“到了我這個歲數(shù),沒吃過的東西,我就不再吃了,沒認識的人,也不用認識了,這日子還是照樣過了”。
人老去的標志,并不是肉身的衰敗,而是欲望的減少——對外在的人事物,喪失探究的興趣。
別說67歲的王朔,40多歲的我,也是如此。
徹底喪失了青春年少時總想向外鏈接的沖動和念頭。
我聽徐文兵老師講《黃帝內(nèi)經(jīng)》。
他說:
人年輕的標志是“能吃想吃”“能愛敢愛”,而人老去的標志是“食欲減退”“愛欲消弭”。
所以,人中年以后,還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欲望,還想吃好吃的,還想見想見的,其實也是好事。
說明心未老。
★第二,金錢,名利,不敵自己。
王朔訪談中坦言:
幾乎每個作家年輕時都有過為金錢和名利寫作的動機,因為要碼字賺錢。
但一直寫,且寫到最后的,一定是為自己而寫,不給錢也要寫,沒有名也要寫。
他現(xiàn)在就純粹是為自己而寫。
這句話,說得我心有戚戚然。
我的共情,不是寫作,而是當一個人老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活一點點開始衰敗腐爛,他就必須抓住點什么,來撐住自己不要倒下。
這個撐住自己的東西,不一定是寫作,可以是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工種,甚至可以是麻將和廣場舞。
這個撐住我們的載體,是眼看著生命之舟一點點沉沒時,拿來安神定心的“錨”。
不是工作離不開我,是人老了后需要秩序感和節(jié)奏感這服藥。
是也。
★第三,愛情,親情,終究無情。
王朔訪談中有兩句話,我印象很深。
一句是“我年輕時寫的愛情太惡心了,都不對,都不是”。
一句是“城市里的人是沒有家的”。
第一句是承認汁液淋漓的欲望,和赤誠慈悲的愛情,是不同的。
第二句是說“有房子”不代表“有根”。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饑渴沖動的盛年,回過頭看,付出和得到過的赤誠之愛,又有多少?
我們很多人,在不同城市擁有不同套的房子,但自己年老后想要落葉歸根的“根”,又在哪里?
人越老越會覺得人生無情。
這不是悲觀。
而是看透人生蒼涼的內(nèi)核后,對命運的無限接納。
★第四,千山,萬水,智慧如一。
當被問及“走得遠”和“寫得好”哪個更重要時,王朔坦言:
他現(xiàn)在很少出門,因為全世界的所有城市,都越來越像。
出門少,自然有人老了后,腳力和精力都不濟的原因。
但最根本的是,是覺得世界無趣。
“全世界越來越像”,是透過浮華和熱鬧,終究明白了“一切外相,皆為虛妄”。
人生最究竟的智慧和最根本的法門,其實從古至今都未曾變過。
就如傳世的智慧,亙古不變,寥寥數(shù)言。
比如,西方的“我思故我在”,我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我們走遍千山萬水,最終還是要在古老的智慧里,習(xí)得平靜和心安。
★第五,小我,大我,最后無我。
王朔訪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點兒,是他對自己的重構(gòu)。
他說以前自己的寫作也好,表達也好,全是“我”:
“我所有的事兒,都是我干的,我認賬。”
但現(xiàn)在,包括《起初》四部曲的寫成,他不再寫“我”,而是把自己內(nèi)心最想表達的東西,借助歷史,借助他人,借助小說,來完成。
在年歲疊加和智慧增長中,我們終究發(fā)現(xiàn):
小我如蟻如塵如沙,在浩渺宇宙和煌煌歷史中,不值一提。
我們曾以為的自己那些獨一無二、不可復(fù)制的個人史,其實他人和先人,早就經(jīng)歷過。
“我”并不特別。
“我”本來就平凡。
“我”終將歸于泥土和星辰,分裂成宇宙中的一顆分子和原子,供養(yǎng)子孫萬代和天地萬物。
★第六,庸俗,超俗,均被降服。
你能想象嗎?
王朔自曝的老年生活,是喂貓、做飯和每天刷10小時短視頻。
哈哈哈……
生活才是最強悍的談判高手。
它以人間煙火的溫煦,撫平每個文藝男女躁動輕狂的內(nèi)心,讓他們在蔑視庸俗后,徹底擁抱庸俗。
每個曾經(jīng)憤世嫉俗的家伙,老了后都會變成蹲在墻根邊曬太陽邊下棋的小老頭,或者小區(qū)廣場上搓完麻將就去跳扇子舞的小老太。
裝逼和清高只是年輕的頭飾。
世俗且熱氣騰騰地活著,卻是生命本能的渴求。
★第七,帝王,將相,草臺班子。
王朔的《起初》新書系列,都是歷史小說。
他說自己耗時15年扒資料寫書后,最深的感觸是:
貴族就是強盜,帝王也會裝逼,不要把他們想的多偉大,他們很多人腦子也非常不好使,干得沒腦子的荒唐事兒多了去了。
信然。
這不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這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的精英祛魅么。
歷史故事和當下熱搜,都讓我們收起半跪的膝蓋:
不要跪在地上看那些冠冕堂皇的人胡說八道。
要站起來,分辨他們的立場和算計,甚至撕碎他們的謊言和面紗。
最起碼,看透他們的虛偽和孱弱后,送上輕蔑一笑。
“當權(quán)威被推翻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只是跪著的雕像。”
★第八,小事,大事,其實無事。
王朔訪談中談到一個處理問題的心法,深得我心:
有些事情不需要解決,就在那兒擱著,擱著擱著也就過去了,而且結(jié)果不會太差。
這也是我這兩年反復(fù)親證的開悟:
“蒼天不會派發(fā)給你無法解決的事情,凡是交給你的事情,都是能解決的。如果不能解決,只是時間還沒熬到。”
所以,遇到事兒,不要慌亂,要相信自己能解決可解決的部分,無法解決的部分也會在時間的加持中,自動顯現(xiàn)因果。
這就是命運的一部分:
命中注定的事兒,要絕對臣服。
而后,一切發(fā)生勢必有利于我。
★第九,衰老,死亡,不過常客。
王朔自曝身患多種疾病。
他甚至開玩笑說,女兒警告不要死在家里,不然房子不好賣。
很多人對王朔的這個玩笑有異議,我倒是從戲謔中聽出了悲涼。
盡管短視頻平臺經(jīng)常推送各種“不服老”和“精致老”的典型,但我們都要直面的真相是:
老去的內(nèi)核就是殘忍的。
當病痛攜帶著絕望呼嘯而來,不管是名家鴻儒,還是咱爸咱媽,都會在惶惶然中陷入精神殺戮和心理戰(zhàn)爭。
人生實苦,不是經(jīng)濟之難,而是無常之酷。
臣服衰老,踏上歸途,是我們所有人最后都要走的路。
最后,套用王朔的話來個結(jié)尾吧:
年輕時,我們?nèi)巳硕家詾樽约菏囚斞浮?/strong>
年老了,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頂多是個孔乙己。
不知道“茴”字的六種寫法,且早已被迫脫下了長衫。
所幸的是,我們站著喝過酒,還和可愛的孩子們,分食過茴香豆。
周三安好。
感謝你讀到最后。
娜姐福利
點擊領(lǐng)取
安諾蓓德 輕便擴容雙肩包
采用高韌超柔尼龍面料久背不累
自帶擴容功能 只增加容量不增加重量
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