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要您好看
作者:三清妙音
編輯:莉莉絲
近日,伊朗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又升起了那面 讓世人驚嘆的"血旗”。 伊朗的這一行為 究竟有何含義? 背后又有哪些歷史呢?
上圖_ 賈姆卡蘭清真寺升起的“血紅色旗幟”
一、千年血仇的詭異起源。
其實對于這面血旗,伊朗人都知道它的意義——復(fù)仇。對于伊朗來說,要講這面血色旗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起源。
其實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起源問題還是頗為迷茫。畢竟大部分人對阿拉伯歷史知之甚少,其實作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兩個教派,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起源來自于一場分歧,也就是穆罕默德繼承權(quán)的分歧。
上圖_ 穆罕默德(Mu?ammad,約570年-632年6月8日)
公元7世紀之時,當時穆罕默德剛剛?cè)ナ?,新興的阿拉伯帝國缺乏一個足夠具有威信的領(lǐng)導(dǎo)者。當時穆斯林集團中有三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一股是圣門子弟,他們都是穆罕默德的弟子和再傳嫡系弟子,代表神權(quán)力量。另外還有代表穆斯林中下層利益的阿里黨和代表之前被穆罕默德征服時期的倭馬亞家族。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穆罕默德當年征服阿拉伯半島的時候,是憑借著劍與火外加政治上縱橫捭闔互相妥協(xié)才能成功的。穆罕默德的圣門子弟們大都英勇善戰(zhàn),為他征服四方,為了能夠獲取阿拉伯半島舊貴族的支持,穆罕默德也和之前的倭馬亞家族達成了協(xié)議,圣城麥加就是這么來的。
上圖_ 阿拉伯半島 地圖
所以這兩大勢力的來源都比較清晰,不過阿里黨的來源就非常曲折了。因為阿里黨的核心人物阿里也是當時穆罕默德信徒中聲望非常高的一個人。當年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帝國哈里發(fā)(等同于皇帝)的選舉是靠內(nèi)部貴族推選的。阿里擁有極強的權(quán)威,首先,他是穆罕默德最早的信徒之一,其次他和穆罕默德的關(guān)系也非同一般,他既是穆罕默德的侄子,還是他的女婿。這就讓他的呼聲非常之高。
當時在內(nèi)部很多人提出,阿里才是先知唯一合法的繼承人,但是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所以阿里并沒有在先知死后立刻當選哈里發(fā)而是等待了三任才上位。在阿拉伯帝國第三人哈里發(fā)奧斯曼死后,阿里成功當選第四任哈里發(fā)。也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掌控者。
上圖_ 近代所畫的 阿里 畫像
然而阿里上臺之后的行為讓不少人非常不滿,首先他剪除了前任哈里發(fā)奧斯曼的親信,排擠了伍麥葉家族(也是阿拉伯半島上最有權(quán)勢的舊貴族)。這就導(dǎo)致當時和前任哈里發(fā)奧斯曼有直接利益關(guān)系的舊貴族普遍不滿。因為哈里發(fā)奧斯曼號稱“雙光者”,穆罕默德將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伍麥葉貴族奧斯曼。奧斯曼死的不明不白的前提下,這位上臺的阿里卻大肆排擠奧斯曼的親信,這直接加速了阿拉伯內(nèi)部的分裂。
果然不久之后,以伍麥葉貴族為首,穆罕默德遺孀阿伊莎等人為聯(lián)合的反叛大軍起兵進攻阿里。不過阿里還是非常有勇有謀的,根本不怕這種小打小鬧,然而他沒想到,就在此時,一個阿拉伯版的朱棣橫空出世——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反叛。
上圖_ 《古蘭經(jīng)》是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
這個穆阿維葉當時是前任哈里發(fā)奧斯曼的親戚,他對阿里當選哈里發(fā)極端不滿,曾經(jīng)公開指責是阿里刺殺的前任哈里發(fā)奧斯曼。他趁著阿里平叛之時公然起兵,阿里本來軍事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作為穆罕默德的親信他有勇有謀,但是他并非敗在了軍事上。這個穆阿維葉知道自己打不過阿里,就使用了一招——他把古蘭經(jīng)挑在士兵的槍尖上,要求阿里接受安拉的裁決。
這招可以說和當鐵鉉把明太祖朱元璋的靈位掛在濟南城有異曲同工之妙,阿里非常無奈但是無可奈何,只能接受所謂“安拉的裁決”休戰(zhàn)罷兵。這直接導(dǎo)致了阿里勢力的崩盤,但是從這次事件之后阿里的信徒們開始變得更加狂熱。他們堅信阿里是“圣潔哈里發(fā)”。正所謂:“除脊柱劍外無寶劍,除阿里外無豪杰”。(據(jù)傳是穆罕默德原話)
上圖_ 倭馬亞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
雙方的分裂在阿里遇刺之后達到了最高潮,阿里遇刺之后穆阿維葉繼承了帝國的哈里發(fā)之位,而且穆阿維葉還使用手腕,強迫阿里的長子放棄了繼承權(quán),假裝承認阿里的次子擁有繼承權(quán)。
之后他傾力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亞澤德,在他死后那年,他的兒子亞澤德攻殺了阿里次子侯賽因,進而建立了倭馬亞王朝。
這也就是血旗的由來。當時阿里和侯賽因的支持者們認為,這是一次“不公正的流血”是一次可恥的謀殺,他們將血紅色旗幟懸掛于清真寺之上,進而分化為什葉派。什葉派和穆阿維葉后人所代表的遜尼派水火不容。是倭馬亞王朝最大的敵人。所以什葉派從建立開始就充滿了憤怒和復(fù)仇的情緒。他們憤慨于阿里被刺殺,痛恨于穆阿維葉的背信棄義兩面三刀,他們公開認為所有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fā)都是不合法的,都是“背叛者”和“無恥之徒”。
上圖_ 阿拉伯帝國貴族武將
二、那么為何伊朗會成為什葉派國家呢?
其實對于伊朗來說,這也是個被動選項,因為什葉派長期處于阿拉伯帝國的邊緣地位,在政治上受到嚴重壓迫,所以什葉派的宣傳大部分集中于帝國的“盲區(qū)”,也就是邊疆地區(qū)。當時阿拉伯帝國的核心在阿拉伯半島。但是在波斯等地區(qū)的宣傳都較為薄弱。后來倭馬亞王朝后期,什葉派和阿巴斯帝國的建國者們一起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然而阿巴斯帝國再度來了個背信棄義開始進攻什葉派。
什葉派穆斯林們終于控制不住憤怒,決定尋找可靠的政權(quán)作為依托,后來薩法維王朝接受了伊斯蘭教,什葉派決定以薩法維王朝強大的波斯力量為后盾,正好這時候偏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已經(jīng)崛起,什葉派成為薩法維王朝的國教,變?yōu)榱藢箯姍?quán)奧斯曼的利器。
上圖_ 15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上圖_ 奧斯曼帝國的文化寫照
什葉派從建立之初,就充滿著復(fù)仇與弱勢,痛苦與背叛。所以其反抗性遠強于溫和的遜尼派,就好比生活在溫室中的孩子永遠感受不到江湖上的血雨腥風一般。甚至什葉派還有所謂的“塔基亞原則”就是在受到高壓之時可以暫時隱瞞自己的信仰,用來欺騙敵人。這都充分說明了其特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什葉派渴望一個強大的國家,強大的宗教領(lǐng)袖來帶領(lǐng)他們恢復(fù)“圣潔哈里發(fā)支持者”的崇高地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兩伊戰(zhàn)爭之中,伊拉克和伊朗的什葉派戰(zhàn)士在宗教驅(qū)動之下是多么瘋狂,以血肉之軀對抗現(xiàn)代武器的狂轟濫炸毫無懼色。
這種千年的血仇,雖然經(jīng)歷歲月的更改基本上很少有人了解全貌,但是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的鋼印打在所有阿拉伯國家的身上。
如今中東局勢再生突變,伊朗再升"血旗”,真的是以血還血的絕心,還是無奈之下的最后撕哄,留給時間去見證吧。
參考資料:
【1】《伊斯蘭——和平與文明的呼喚》
【2】《伊朗伊斯蘭革命及其世界影響》
【3】GrahamE.FullerandRendRahimFrancke,TheArabShi’a:TheForgottenMuslims
【4】RoschanackShaery-Eisenlohr,“Iran,theVaticanofShi’ism?”MiddleEastReport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