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東一路狂飆
封面 I 新聞媒體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劉強東和他麾下的京東,在2025年正式開啟了狂飆模式。
京東外賣如今日均單量接近2000萬,入駐商家超百萬,蜂擁而至的騎手把工服搶成了稀缺品,餓了么和美團眼睜睜又一對手矗立東山。
但劉強東的野心遠不止于此,繼外賣業務之后,京東又把槍口掉轉到了文旅方向。
昨日,劉強東首次分享了京東四面出擊的商業邏輯,還宣布京東即將進軍酒旅行業,相關消息將在今天正式揭曉。
圖源:微博@新浪財經
震撼啊,51歲才真正到了闖的時候!
劉強東直言,京東做這些業務都是為了供應鏈,而全鏈條供應鏈管理能力包括倉儲、物流、庫存、采購等環節。外賣和酒旅業務看似與電商無關,實則是供應鏈能力的場景化延伸。
有趣的是,劉強東還表示京東未來將拓展美容、醫美、醫院等領域的供應鏈服務,甚至包括 “馬路邊捏頭洗腳” 等業態。
看到這,我想這些行業的大佬已經坐不住了,因為這一次的京東沒打算給自己和對手留退路。
有了外賣業務的前車之鑒,沒人會懷疑京東擁有顛覆行業的能力。
需要明確的是,在酒旅賽道這一塊,橫亙在京東面前的大山會更多,如攜程、同程、美團、飛豬、抖音……早已劃分好了各自的勢力范圍。
但京東仍舊采取穩扎穩打的策略,從今年3月份開始,京東就在線上招聘平臺陸續發布涵蓋產品經理、后端開發、航空運營等多個領域的“酒旅”業務相關崗位,部分崗位頂格7萬元,最高一年可拿19薪。
這些崗位還特別標準了“具備攜程、美團等平臺從業經驗者優先”,明晃晃的亮劍行為。
在京東APP上,“京東旅行”已經進入了首頁一級窗口,“特惠機酒”與“品質外賣”肩并肩,共同占據了黃金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一上來就著手整頓行業,對于以往消費者苦久矣的航空意外險、延誤險、優惠券包等隱形消費,京東直接選擇了切除,把其他幾家企業架在了火上燒烤。
當然還有與外賣業務相同的“撒錢大戰”,如面向酒旅新客發放的滿199減20的訂機票紅包和滿399減40、滿499減50的訂酒店紅包等,都是真金白銀表心意的一種手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京東在酒旅這一塊并不算新人,早在2011年,京東與香港中旅集團旗下芒果網合作推出機票預訂業務,由芒果網作為供應商提供資源,京東負責流量入口。
還在2014年收購“今夜酒店特價”,試水酒店尾房預訂;次年又以3.5億美元領投途牛,成為第一大股東,布局在線度假市場,彼時的在線旅游(OTA)市場是各家必爭的藍海。
但這么多年來,OTA市場經過了一輪輪燒錢大戰,行業洗牌,攜程、同程、美團、飛豬等幾家頭部牢牢把控著行業超90%的市場份額。
圖源:交銀國際研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京東能撬動的份額貌似不多。
不過換個思路,OTA市場的格局固化使得行業有些失去活力,京東的6億活躍用戶流量池或許能為這塊區域帶來不一樣的生機。
如劉強東所言:“供應鏈是京東唯一的核心”,酒旅業務的成敗,最終將取決于能否將這一核心能力真正嵌入行業肌理。
“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我從來不碰。”劉強東一開口,就給京東的業務邊界劃了線。
談到當下與美團的相愛相殺時,劉強東表示自己的確跟王興吃過飯,而且當時直截了當的說,“兄弟,我要正式進入外賣了”。
還笑稱,“當然這段時間估計他(王興)可能對我多少會有點意見,前幾天我還在問,能不能請興哥喝酒,有個對雙方都比較熟悉的朋友建議,這不是最佳時候,我覺得有道理?!?/p>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無父子更無兄弟,光鮮亮麗是表面,背后的紛繁復雜很難想象。
不少人以為京東進軍外賣是為了切走美團、餓了么的蛋糕,但劉強東直言,我們背后邏輯是生鮮供應鏈——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前端賣飯菜永遠不賺錢,我要靠供應鏈賺錢就可以了。
這一點不難理解,畢竟流量焦慮也是驅使京東拓展業務邊界的主要動力,能夠帶來流量,提高用戶活躍度以及粘性,京東才會在一次次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
劉強東還賣了個關子,表示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出來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一個月后見分曉。
如前文提到的,京東以供應鏈為核心的邏輯,本質是通過拓展新業務場景,將京東在電商領域積累的供應鏈能力向本地生活服務延伸,最終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
圖源:微博@京東物流
劉強東對“馬路邊捏頭洗腳” 等業態的笑談,旨在旨在將京東的供應鏈能力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不過不是完全沒有隱憂,京東四面出擊的做法難免會對業務上帶來一定影響,畢竟外賣、酒旅都是以價格策略切入、持續補貼,短時間很難盈利。
5月13日,京東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創近三年新高。各業務同比雙位數增長,活躍用戶數連續6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增速超20%。
這或許才是劉強東最大的底氣,在電商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當下,京東一邊通過切入零售來反哺電商,一邊又不斷開拓新的路徑。
屬于京東的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過去幾年的京東,一度迷失在了新商業浪潮中。
劉強東坦言,“最近五年,可以說是京東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他說,“可以毫不留情地這么說,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應該算是我創業史上可以說是最沒有特色的、貢獻價值最少的五年”。
這話并非玩笑,那幾年無論是資本市場的反饋還是業務數據上的表現,都折射出京東的難堪。
拼多多、抖音電商以及快手電商的強勢崛起,與這位曾經電商界“二當家”的局促不安形成了鮮明對比。
尤其2022年讓京東刻骨銘心,迷失在下沉市場,理不清高端脈絡導致當年京東用戶規模與營收增速雙雙跌至個位數。
在這之后,京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刀口向內調整內部人事和架構開始,到堅持“多快好省”方針、推動自營與第三方商家融合、降低平臺門檻等,京東正在重走來時路。
今年更是重量級,劉強東重回一線,化身騎手,走街串巷送外賣向市場釋放了自己帶領京東重新征戰的野心。
這一幕的確令人動容,對比隔壁曾經的電商龍頭阿里,這些年同樣掙扎在轉型的陣痛中。
那個劉強東曾經的“宿敵”馬云,在歸隱同樣還在為阿里指點迷津,從提振信心到戰略轉向,從AI野望到電商突圍,以及時不時的露面向市場注入信心,讓人們看到互聯網“帶頭大哥”依舊氣宇軒昂,其他的跟隨者才能安心。
圖源:科創板日報
曾經引領時代潮流的企業家們在新商業環境下仍在想方設法跟上時代的進步!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格局已然呈現出與上半場截然不同的態勢。
從單一業務的“極致美好”到生態布局的“多點開花”就是最好證明,京東和阿里等企業如今就就奔赴在這條路上。
目前來看,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才剛剛拉開帷幕。
老一輩“互聯網人”的傳奇仍未落幕,而新一代的挑戰者同樣來勢洶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