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輪胎時,國際品牌的聲望與本土品牌的親民價格,哪個更能影響你的選擇?如今國產輪胎品牌在性能、口碑上與洋品牌的距離還有多遠?當人們討論世界頂級輪胎品牌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 “洋品牌四大巨頭” 總是最先被提及。
但挑選輪胎別再盲目迷信洋品牌!咱們國產 “三大王牌”—— 中策橡膠、賽輪、雙星,旗下朝陽一號、賽輪液體黃金、東風勝利三款輪胎,論技術儲備與性能表現,完全具備與國際大牌掰手腕的實力。作為國產高端輪胎的 “門面擔當”,它們不僅走出國門遠銷全球,更在國際專業測評中頻頻斬獲佳績,今天就帶您揭開這些 “國貨尖兵” 的技術底牌。
若將朝陽一號與賽輪液體黃金比作國產輪胎中 “獎杯拿到爆棚” 的 “資深玩家”(憑借科研硬實力與獨家工藝稱霸海外測評場),那雙星東風勝利便是初露鋒芒卻爆發力十足的 “后起之秀”,正以顛覆性技術重構高端輪胎的競爭版圖。
想象一輛滿載乘客與設備的新能源車,行駛在崎嶇的川藏線上。既要承載鋰電池與大空間帶來的 “沉重身軀”,又要在高原彎道上精準操控,還要兼顧續航里程 —— 這幾乎是對輪胎的極限考驗。而東風勝利輪胎,就是為這類場景而生的 “全能戰士”。
它采用突破性的 “重載彈簧支撐結構”,如同為輪胎內置了智能減震系統,在重載之下依然保持穩定;低滾阻節能胎面則像給車輛裝上了節能引擎,減少每一分能量損耗。更值得一提的是,超高強度鋼簾線與 3D 力學優化設計,賦予輪胎鋼筋鐵骨般的堅韌。
當車輛碾過碎石路,普通輪胎可能傷痕累累甚至爆胎,東風勝利卻能輕松化解沖擊,用實力詮釋 “安全無虞,暢行無阻” 的出行新定義。
為驗證東風勝利輪胎的抗損壞性能,5 月底中汽研鹽城測試場以特斯拉 MODEL 3 為測試載體,搭載 235/45R18 規格輪胎(胎壓 2.14Bar),展開撞擊與制動安全雙維度測試。
與常規輪胎測試不同,此次采用 10×12×100cm 鐵質障礙物,模擬車輛高速撞擊尖銳物體的極端場景。
在 “45 度斜角撞擊實驗” 中,測試車輛以 30km/h 起步,后續逐步提速至 40km/h,對輪胎進行遞進式沖擊。行業數據顯示,普通輪胎在 30km/h 斜撞下破損率超 60%,而東風勝利輪胎完好無損。
進入 “90 度垂直撞擊實驗”,直面障礙物的全力沖撞,更是將輪胎抗沖擊性能推向極致。最終,東風勝利輪胎憑借零鼓包、零爆胎的完美表現,在兩項測試中均斬獲滿分,抗沖擊性能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用數據實力彰顯產品品質。
輪胎在緊急制動時的性能表現,是安全出行的關鍵指標。歐盟標準將制動測試分為干地與濕地兩大場景:干地測試要求車輛從 100km/h 急剎至靜止,行業平均制動距離約為 40 米;而在鋪設 1 毫米積水的濕地測試中,車輛以 80km/h 減速至 20km/h,多數輪胎的制動距離超過 30 米。
東風勝利輪胎適配特斯拉 Model 7 的 235/45R18 規格產品(胎壓 2.9Bar),實測數據卻令人驚艷:干地制動平均 37 米,比行業均值縮短 3 米;濕地制動平均 28 米,突破了國際品牌長期占據的性能高地。
在中汽研鹽城測試場的抗沖擊測試中,它同樣交出滿分答卷。多項硬核數據疊加,讓東風勝利輪胎成功躋身 “國產輪胎四大天花板”,以技術實力打破外資品牌的性能壟斷。
中國輪胎產業正上演著 “彎道超車” 的逆襲故事。2024 年全球輪胎銷量榜單中,國產頭部
企業市占同比提升 12%,中策橡膠等品牌的研發投入增速更是國際巨頭的 2 倍。在民用輪胎核心指標上,國產產品的干地制動距離、濕地抓著系數與外資品牌差距已縮小至 5% 以內。
不過,細分市場仍存在技術縱深:專業賽事級輪胎領域,國際品牌憑借 F1 賽事數據積累形成的配方壁壘,暫時領先。但對 95% 以上的家用車用戶而言,國產輪胎已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從適配新能源車的低滾阻胎,到應對復雜地形的全路況胎,國貨正用實力證明:品質突圍,無需崇 “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