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探索縣域醫養結合與城鄉融合發展路徑對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城鄉均衡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2025 年 6月 18日,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趙磊院長帶領專家團隊前往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調研。本次調研聚焦縣域醫療資源優化、醫共體建設及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推進等關鍵領域,通過實地考察與座談研討等方式,旨在為武城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的智庫支持。
一、實地調研:聚焦醫療資源布局與基層衛生服務
(一)縣人民醫院新舊院區調研
調研組首先對武城縣人民醫院新舊院區進行了實地走訪。目前,新醫院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但在設備采購、智能化系統建設等環節,由于資金缺口問題面臨諸多挑戰。趙磊院長依據國家相關政策與行業發展規律指出,應結合國家專項債政策與長期國債支持,加快設備配置進度。同時,要優化新舊院區的功能分工,構建“分級診療 + ??苹パa”的服務網絡,以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二)魯權屯鎮衛生院考察
在魯權屯鎮衛生院,調研組對基層醫療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趙磊院長強調,鄉鎮衛生院作為醫共體建設的基礎環節,如同人體的“毛細血管”,對基層醫療服務的提供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需強化遠程診療系統的應用,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模式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從而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二、座談會研討:共商縣域發展痛點與破局路徑
在座談會上,武城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醫共體建設、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推進等議題進行了詳細匯報,趙磊院長及團隊針對匯報內容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一)醫共體建設:從“初步成型”到“提質增效”
武城縣相關負責人匯報指出,武城縣雖已建成縣鄉村三級診療體系,但存在遠程醫療設備覆蓋率不足、人才留用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趙磊院長建議,可申請國家專項債支持醫療設備升級,優先覆蓋心電圖、影像診斷等遠程診療模塊;同時,推動“縣聘鄉用”政策的實施,通過職稱評定傾斜、績效獎勵等措施,吸引和留住基層醫療人才。
(二)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破解資金與規劃瓶頸
武城縣相關部門反饋,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土地流轉糾紛導致推進緩慢,老舊小區改造面臨資金缺口與居民訴求多元化的矛盾。趙磊院長建議,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的利益共享模式;對老舊小區改造實行“菜單式”居民協商機制,優先解決供水、供暖等民生剛需問題。
(三)政研合作:智庫賦能縣域經濟
武城縣縣長表示,希望研究院在醫共體申報、縣域產業規劃等領域提供定制化咨詢服務。趙磊院長回應,將分享研究院在浙江“醫養結合示范縣”、四川“縣域經濟振興”等項目中的成功案例經驗,并提出“三步走”合作方案:一是協助申報國家醫共體試點縣,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二是編制《武城縣鄉村振興產業規劃(2024 - 2026)》,聚焦康養旅游、智慧農業等特色產業;三是建立常態化專家駐點機制,助力項目落地實施。
三、成果展望:以智庫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趙磊院長在總結中強調,武城縣應把握“政策窗口期”,通過“醫療先行 + 產業聯動”的雙輪驅動模式實現鄉村振興。下一步,研究院將組建專項課題組,圍繞醫共體建設、高標準農田融資模式等重點問題開展深度研究,為武城縣提供全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此次調研為武城縣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能,也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智庫 + 實踐”協作范本。未來,可進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區的特色與需求,拓展該合作模式的應用范圍,加強智庫與地方政府在更多領域的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