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那些叫喚著,娶外國媳婦不用給彩禮的男人。他們都娶到洋妻了嗎?
其實無論娶到還是娶不到這是另外一回事?但現實是國內的很多男人的確不去參加相親,不愿意去談戀愛聊婚姻的這個事情了!也許想過娶外國媳婦,但水很深,也沒有渠道,自己也沒有能力接觸。那你認為他們娶不到,無法接觸到,就一定會在回頭考慮國內的女生,會考慮娶二婚女,會娶大齡剩女;當然也不能歧視二婚或者大齡剩女!其實重點說的是:會娶那些喜歡許愿的女人嗎?會娶那些已經懷孕還要高額彩禮的人嗎?
當然也滿足那些好奇的人,關心娶到沒有娶到的問題,有一個數據反饋了這個結果!真相是,成功率不足5%!
根據跨國婚戀機構披露,2024年中國男性通過中介尋求外籍配偶的成功率僅4.7%,遠低于宣傳中的“30%包成功”。主要障礙包括:
1、語言文化斷層:東南亞女性中僅12%掌握基礎中文,歐美女性聯姻意愿低于0.3%;
2、經濟成本反超彩禮:烏克蘭婚姻中介費平均18萬(不含語言培訓、跨國見面),越南婚介詐騙案涉案金額年均2.3億;
3、政策風險:美國CR1簽證拒簽率達41%,部分東歐國家禁止營利性婚介;
雖然我們在網上也看到友好鄰居俄羅斯好像有女孩舉牌不要彩禮,找中國老公的現象,但我們發現在俄羅斯也有一組書數據也很殘酷,在莫斯科相親市場調研顯示:當地女性優先選擇西歐男性(占比67%);中國男性被接受度(9.2%)甚至低于中東地區;典型案例:某深圳程序員耗資28萬赴白俄羅斯相親,因文化差異三年后離婚,陷入財產糾紛。
而且更扎心的是,的確有很多男人躺平了,根據《2025中國單身青年白皮書》數據(樣本量10萬+)顯示:
有68.3%的人因為經濟壓力(價收入比達9.2:1,結婚成本均值53萬)選擇了躺平!
有57.1%因為信任危機而躺平(出軌率12年升3.7倍,離婚冷靜期后復離率41%);
有49.7%對于傳統的價值觀有看法而躺平,其中包括76%男性拒絕“責任捆綁式婚姻”;
有38.2%不再社交了,日均現實社交時長降至0.7小時。
成都31歲IT男自述:“相親20次,見面禮花2萬仍被嫌‘不會提供情緒價值’,不如養貓”;義烏小商品商說:“二婚女方要38萬彩禮+前夫孩子撫養權,我寧可把錢投在土耳其貿易站”。
當“娶洋妻”淪為情緒口號、“找二婚”變成無奈妥協,本質是傳統婚戀模式與原子化社會的劇烈沖突。某社會學家的田野調查指出:真正抗拒的從來不是具體女性群體,而是被異化為“人生KPI考核”的婚姻制度。
正如天津碼頭工人小張的選擇:“在烏克蘭被騙18萬后,現在每周去跨境直播基地當俄語助播,月賺9000。婚姻?等遇到能一起啃煎餅果子看航母下水的人再說吧。”數據不會說謊:主動選擇單身的男性中,83%仍期待親密關系,但拒絕進入“有限責任無限義務”的現代婚姻困局。當婚戀回歸為生活方式而非生存必需,或許才是解構矛盾的開始。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