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聽到這個費用,我們是很震驚的。”
昨天,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位姓唐的先生,講述了自己最近使用救護車的經歷,收費金額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孩子轉院用了一次救護車,收費竟高達28000元。他知道救護車的收費標準比較高,但沒想到會高到這個程度。
4 月 8 日晚,江西省兒童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外,唐先生心急如焚。孩子的病情很嚴重,醫院條件有限,沒有十足的把握,醫生已經給出了轉院建議。
“我們去上海治,您幫忙給安排個救護車。”唐先生對主治醫生說道。
一小時后,救護車呼嘯而至。在了解完路程和需要攜帶的設備后,司機表示轉運費一共是兩萬八。
聽到這個數字,唐先生心里一凜。
旁邊的母親聽到后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小心翼翼地跟司機商量:“怎么這么貴?能不能便宜點兒?”
不過,面對老人家的“砍價”,兩名司機都沒有答話。
孩子病情緊急,一刻也耽擱不得,唐先生不敢在這上面耗費時間,當即給其中一名司機先轉過去14000元預付款。
經過800公里的連夜轉運,患兒在9日凌晨5點被送到上海,唐先生又向另一名司機支付了剩余14000元尾款。兩筆錢都是轉入了司機的個人賬戶,但兩名司機都沒有給他開具發票或收據,具體的收費標準他也不清楚。
待孩子病情穩定后,唐先生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因為路上他跟司機攀談,得知救護車并不是江西省兒童醫院的,而是屬于一個名為“南昌贛醫醫院”的公司。
“救護車上的設備都來自兒童醫院,而且孩子原來的主治醫師和護士也跟隨全程陪同。我一直以為這就是醫院的救護車,怎么就成了民營救護車的生意?”唐先生十分疑惑。
另外,司機只告訴他一個總數,沒有票據也沒有明細,這讓他覺得這2.8萬的費用“有點兒離譜”。
唐先生不甘心,遂向江西省衛健部門進行了投訴。
6月11日,他收到了來自江西省兒童醫院某工作人員的答復。
醫院解釋說,南昌贛醫醫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綜合性醫院,是正規機構。而之所以會聯系他們的救護車,是因為醫院的120急救車不能出省。并且唐先生的孩子需要帶著呼吸機和ECMO等器械,醫院無法轉運。又考慮到需要連夜轉送,所以主治醫生在綜合考慮之后,才幫他們聯系了這輛第三方的救護車。
同時,院方否認這家公司與醫院有任何關聯。
唐先生對這樣的答復并不滿意,他認為,不管是誰家的救護車,既然收費了就應該有相應的收費明細和票據。而且當自己產生疑問時,他們應該出示收費依據來做出解釋,而不是這種模棱兩可的回應。
更加詭異的是,這家成立于 2017 年的民營醫院,曾多次因違規被南昌青山湖區醫保局處罰過。
有媒體記者嘗試聯系這個南昌贛醫醫院有限公司的法人,對方表示對此事不知情,而且當晚負責轉運的司機也不是他們公司的員工,是另一個單位的。至于是哪個單位?還沒等問清楚,他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不得不說,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兒,里面還挺亂的。孩子在醫院治療,轉運則是一家民營公司的救護車,而救護車的司機又是來自另一個神秘單位?為什么要搞這么復雜呢?
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每個地方對救護車的服務價格都有明文規定。如果按照江西的標準,從南昌轉運患者到上海,整體費用應該在11000元左右,僅為唐先生實際支付金額的40%。
也就是說,唐先生多付了標準價格一倍多的錢,而司機全程未提供的發票和明細,成了無法破譯的 "收費密碼"。
目前,唐先生的疑惑還未解開,江西衛健委已經介入調查,網友們都在期待一個清晰、合理的結果。
這件事在某博平臺上有將近6萬條評論,這種事兒與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自然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可以收費,但要有市場監管,不能太離譜。”
超過半數的網友都認為,28000元的轉運費確實太高了,堪稱天價。這可能與普通人的心理預期,以及過往太多的亂收費案例有關。
比如,有住院經歷少的網友甚至表示,一直以為救護車和119一樣是公益的、免費的。再比如,我們經常能看到有關救護車、高速拖車等天價賬單的新聞報道,使得很多人對這些行業的信任度本來就不低。
天價收費之下,不少網友也進一步懷疑,這兩萬八真的只是轉運費嗎?有沒有醫院的抽成?包不包括醫生的好處費?甚至,有沒有逢年過節四處打點的錢也在里面?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800公里,開夜車,兩名司機、還有醫生和護士的全程監控護理,油費、人工費就不是小數吧?最關鍵是還要用著呼吸機和ECMO,這些器械的開機費和使用費都挺高的,兩萬八真的很貴嗎?還算合理吧?
還有網友直言:出發前司機就給了報價了,唐先生同意后才動身的,這也算是一種明碼標價吧?事后又來投訴,這算怎么回事兒?
其實,這件事的關鍵在于交費之后沒有票據,也沒有明細。28000的轉運費到底貴不貴?可能誰也說不清楚。
相反,如果有消費明細單的話,詳細列出每個項目的收費金額是多少,再去參考相關法律和地方規定,收費的項目是否有依據?金額是否符合標準范圍?孰是孰非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沒有發票,沒有單據,僅憑司機一張嘴來報價,大家質疑是很正常,也是很合理的。
說白了,大家需要的不單單是這個案例的調查結果,更是一套讓救命通道遠離商業算計的制度保障。
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也許有一天當人們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時,腦海中浮現的不再只是救死扶傷,還是令人膽顫的“打劫”信號
敬請點贊、轉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