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局面,以色列怕是沒想到。
6月15日,巴基斯坦參議院“全票通過”一項聲明,明確支持伊朗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注意,是“全票通過”——這不是社交媒體上點個贊那么簡單,這是巴鐵在議會層面攤牌了:我們站伊朗。
伊朗和巴基斯坦有900公里邊界,真要開打,巴基斯坦不可能當看客。更何況,從宗教認同到地緣安全,再到對印度的戰略壓制,站隊伊朗不只是情緒問題,這是算過賬的。
而就在兩天前,6月13日晚,伊朗對以色列下了狠手。據伊朗媒體說,是幾百枚導彈齊發;以色列堅稱“沒那么多”,但外媒交叉統計后給出個中間值:至少200枚打進了以色列領空。海法煉油廠起火、國防部大樓附近被炸、特拉維夫市中心受損、耶路撒冷有平民傷亡……這不是點到為止,是沖著“你不疼我不罷休”去的。
伊朗高調說:“這只是開始。”
以色列這下慌了,開始滿世界打電話拉人下場。美國航母“尼米茲號”原本要去越南,如今緊急調頭朝中東開;空軍加油機也在增援;以色列甚至把手伸到了白宮——
說白了,是去“請示”美國:我們打算干掉哈梅內伊,你們同不同意?
結果,特朗普的態度一句話總結:不同意,而且不許干。
路透社和美聯社同時報道了這件事。特朗普說得直白:伊朗現在還沒殺美國人,你讓我們替你背這個鍋,不現實。真要殺了哈梅內伊,那就是把中東直接點燃,美國必須下場,這場火就滅不了了。
然后,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放話:“伊朗和以色列應該達成協議,而且將會達成協議。”
注意他話里的玄機:不是“戰爭不可避免”,而是“協議遲早要來”。特朗普不是和平主義者,但他明白打仗不難,難的是收場。打著打著把自己搭進去,那就不是贏家,是冤種。
哈梅內伊也沒被激怒到失去理智。他沒封霍爾木茲海峽。這可不是嘴上說說的事,那是全球20%原油通道,一旦封鎖,油價翻倍、股市跳水、全球炸鍋。可問題是,真封得住嗎?美軍第五艦隊就在巴林,離那不遠;伊朗真動手,戰火首先燒自己。
所以哈梅內伊沒動,這是一個判斷清醒的決策——知道底線在哪,知道哪個動作會逼走盟友,知道自己的國家承不承得起這個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也站出來了。政府表態支持伊朗,什葉派武裝甚至公開喊話:要是美軍敢插手,那就打美軍中東基地。聽起來狠,但也說明伊朗并不孤獨。
更不用說,巴基斯坦的“定心丸”已經送到了。印度繼續裝聾作啞,甚至在上合組織對以色列譴責聲明上選擇“缺席討論”,這說明什么?說明印度還在墻頭上猶豫,這時候巴基斯坦選擇站出來,是在幫伊朗破局。
反觀以色列,原本指望“快刀斬亂麻”,一波轟炸解決問題。但這回踢到了鐵板。伊朗不但沒崩,反手就是大規模反擊——打的方向精準,目標狠毒,沖著以色列的軍工系統、電力樞紐、高科技公司、甚至核基地去的。
消息說,伊朗還攻擊了以色列的戰機燃料生產系統、海港儲油設施、能源網絡……說白了,目標明確,就是要斷你生路。
以色列再有“鐵穹”,也擋不住飽和打擊。一旦導彈數量超過系統攔截能力,那就是人命與建筑在填這個缺口。
這時,白宮一句“別殺哈梅內伊”,就像一盆冷水潑了下來。
特朗普不會為以色列全面托底,他只做一件事:保護美國人。別看尼米茲號來了,更多是展示態度,不是真想參戰。以色列要真硬扛,那就是一個人打所有人的局面。
這局看下來,誰贏誰輸,難講。但以色列若真想以戰止戰,就必須知道——不是所有對手都怕火,有些人,反而會在火里活得更明白。
這不是決戰時刻,這是權衡時刻。
現在,刀還沒落下,但已經抵到脖子了。誰動誰穩,接下來幾天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