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游#步行日記38#
粉房琉璃街南北走向,北起騾馬市大街,南至南橫西街。粉房琉璃街曾是金中都城東護城河外側,名字很好記其實就是做粉條的,與琉璃沒啥關系,清時稱粉房街,清末叫粉房琉璃街沿用至今。這里曾經會館集結地,是宣南文化的核心地,也是老北京南城的魂。兩廣擴路開始至今,每次來總見殘垣斷壁、零星住戶和施工圍欄。
粉房琉璃街曾經有21家會館,山西汾水會館、四川龍綿會館、全浙會館、湖南長沙邑館、廣東陽江會館、廣東廉欽會館、江西吉安會館、江西廬陵會館、山東汶水會館、湖南長沙會館、江西萬載會館、天津老館、江西萍鄉會館、浙江嘉興會館、福建晉江會館、河南會館、安徽懷寧會館、山西解梁會館、廣東陽江會館、湖南會館、福建延平郡館、江西萍鄉會館、福建龍溪會館,印象最深的粉房琉璃街115號,廣東新會邑館(梁啟超舊居)舊址。據老住戶說梁啟超來京趕考即住此處中路院落北房中,并在此成親,當年他與譚嗣同的戊戌變法被李敖寫進了《北京法源寺》……再來只剩大門框架,貌似不久的將來都將消失,被高樓聳立,簇新的街道替代,再也看不到樹下有人乘涼聊天,打麻將、遛鳥、生活得悠哉游哉的景象。
東西向有一條福州館街,據說原來有福州會館、福清會館,兩座會館的地基用于北京市工人俱樂部(在福州館街東口,虎坊橋大街西側),只留下了街名。
貫穿南北的粉房琉璃街僅是潘家胡同、賈家胡同、果子巷、南北大吉巷、米市胡同等這片眾多胡同中的一條,曾經的古都風貌,青磚灰瓦、門墩石雕、木刻影壁……回想不勝枚舉,很多都是金代留下的街巷格局,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今天已不復存在。物換星移犧牲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京味十足的南城文化一去不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