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第一老生”,是著名京劇家,曾經連續12年登上春晚舞臺。
13歲時就當上了主演,21歲放棄“鐵飯碗”考入中戲。
事業有成的背后是三個家庭的重擔,他的命運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波折。
巨大的經濟壓力有時甚至讓他連飯都舍不得吃......
近年來,隨著傳統戲曲逐漸復蘇,走紅網絡,許多在戲曲界德高望重的大師也開始慢慢走入人們的視野。
而在這其中,最讓人欽佩,也最讓人感到心酸的,當屬“中國第一老生”于魁智。
和許多行業內的泰斗一樣,他從小就天賦異稟,許多別人做七八遍,很多遍才會的動作,他幾乎過兩遍就會。
當然,天賦歸天賦高,在戲曲這個行業,接觸過的都知道,哪怕你是文曲星下凡,也得每天早上5點鐘起來壓腿練功,練不好還得受罰。
但同時,高強度的訓練也讓他進步神速,在所有人驚嘆的目光下,僅三年后,13歲的他就能化身劇本里的主角,將戲里角色演繹的虎虎生風。
年紀又稍微大一點之后,他幾乎已經成了戲院的臺柱子,不論在哪表演,他都是毫無疑問的主角,而東北三省的戲迷也非常合適為他貼上了“京劇神童”的標簽。
不過,那段時間他雖然少年成名,風光無限,但在演技和對于角色的理解上卻始終再難進步。
他需要前往更高的舞臺,才能突破瓶頸。
命運的轉折在1982年到來。21歲的于魁智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放棄沈陽京劇院的“鐵飯碗”,坐火車赴京趕考。
“鐵飯碗”確實很誘人,但對于天才來說,他絕不會甘心自己在技藝上止步不前。
最終,于魁智在學校僅有三名老生的名額下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踏上了新的旅途。
來到大學,他也沒有懈怠,別人睡覺,他練嗓,別人放假,他研究劇本。
他這么做,不是為了證明他有多努力,也不是想引人注目,而是,這相比于曾經在劇組的日子,已經好太多了。
憑借著原本的功底和超越常人的努力,畢業后,中國京劇院一團的舞臺為他敞開大門,而他也如愿以償,踏上了更高的舞臺。
但很快,真正的考驗來臨,1984年鞍山《華容道》的主演突發急病,袁世海大師點名讓于魁智頂替關羽。
可問題是,這關羽他從未演過,甚至包括和關羽一類的紅臉他也只是略有了解,雖說京劇都有共通之處,但時間如此之短,和“趕鴨子上架”有什么區別?
抱怨歸抱怨,事已至此,除了硬上,他還能怎么辦?
之后,他三天三夜廢寢忘食,將角色的感狀態和臺詞牢記于心。
到了演出的日子,大幕拉開,底下的觀眾驚訝的發現,這位頂替的演員雖然身形上和關羽有點差異,但其他地方卻楞挑不出一點毛病。
此后,榮耀如潮水般向他涌來,1990年梅花獎、1993年梅蘭芳金獎生角榜首、2008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
到了2010年聯合國頒發“中國國粹文化成就獎”時,他已12次登上春晚,24次赴臺演出,成為了京劇界的“第一老生”。
在光鮮亮麗的背后,在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角落,他卻一個人撐起了三個家庭的重擔。
在1990年香港星光戲院的后臺,于魁智遇上了拿著一束百合花的梁以薇。
梁以薇剛看完于魁智的第五場《打金磚》,她沒想到,卸妝后的俊朗青年與臺上威嚴帝王竟然如此具有反差感。
兩人雖然從小的環境不同,教育不同,甚至連語言都有差異,但還是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對方。
當然,愛情來得迅猛,卻不得不面臨現實鴻溝:他住北京12平米筒子樓,家境貧寒,而她在香港住豪宅,擁有萬貫家財。
梁以薇,作為一個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畢業的商界精英,他的家人對一般的要求絕不會低,而那時的梁魁智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京劇演員而已。
對于女兒的愛情,梁父出乎意料的并沒有選擇拆散,但他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于魁智要跟他留在香港。
對于這個要求,于魁智顯然不可能同意,京劇京劇,離了“京”怎么還能叫京劇?
面對于魁智的堅持和父親的反對,梁以薇選擇了前者,她要跟隨于魁智前往北京,即使那里沒有別墅和豪車。
后來,于魁智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梁父梁母也終于接受了自己的女婿。
可喜慶未散,梁母突發眼疾近乎失明,不久又確診“乳腺癌”,恰好那時,梁家的生意周轉遇到困難。
對比,他義無反顧的掏空積蓄支付手術費,片酬全匯往香港。
另外,考慮到妻子的低落情緒,在演出結束后,他飛往香港后徹夜守候病床前,與妻子一起照顧岳母。
就在岳母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之后,命運的連環拷問卻接踵而至。
2004年,沈陽父親突發腦梗,母親體力不支,獨留妹妹疲于奔命。
于魁智見此,立刻北上沈陽,和妹妹一起照顧父親。
那些年,他在北京,香港,沈陽間不斷穿梭,剛在北京排練場彩排完,就連夜飛沈陽陪護,父親稍穩定,又奔赴香港接岳母復診。
可以說,那段時間,是他這輩子最艱難的日子,好在,他挺過來了。
如今,六十四歲的于魁智相比于年輕時期,已經經受不住連續高強度的演出,但作為老藝術家,他還是會繼續為觀眾帶來高質量的演出。
最近,于魁智和他的搭檔李勝素老師因為一段采訪的視頻沖上了熱搜。
視頻中,于魁智穿著一身標志的西裝,拿著話筒,有些出乎意料的說出了“香港的觀眾既尊重藝術,尊重演員,同時更包容演員”的話。
言外之意,他想表達的就是香港的觀眾相比于內地的觀眾素質更高。
另一邊,李勝素也說了,演出的時候,觀眾在底下拿設備拍攝會影響臺上演員的表演,這點內地觀眾需要向香港觀眾學習。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大家紛紛表示時代變了,演員竟然還要對觀眾做要求了。
當然,拋開激烈的言辭,我想兩位老師需要明白的是,香港的觀眾不拍攝,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對京劇壓根就不感興趣呢?
而內地的觀眾積極拍攝,恰好代表了他們喜歡京劇,京劇近些年正在蓬勃發展呢?
當然,拋開近期的爭議,我們可以看到,于魁智的個人狀態保持的還是非常不錯,無論是聲音還是外貌都非常有精氣神,在這里也希望她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演出。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